校园里来了“支教团”
——枣庄十五中对口支援枣庄四十中纪实
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红红火火”,从以前的生源难保到目前的扎堆报名,短短两年时间,枣庄市第四十中学便实现华丽转身。“这是我们与名校枣庄十五中‘结盟’,借力发展带来的变化。”枣庄四十中校长陆繁伟说。
为学校管理带来新变革
枣庄四十中是山亭区一所区直初级中学,从2009年整合成立后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较低、生源难以为继、家长信任度不高的尴尬。去年,山亭区教育局倡导开放办学,借力发展,并将枣庄四十中列为枣庄名校枣庄十五中的对口支援学校。
为帮助四十中尽快崛起,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派出了精挑细选出来的10人“支教团”。“支教团”的到来,在为四十中带来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引发了四十中决策者的深深思考。在多方征求意见后,他们决定在“革新”上出思路、做文章。
枣庄四十中立足实际,从建章立制、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入手。学校借鉴枣庄十五中相关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了《教师工作管理制度》与《教师目标考核制度》,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为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学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他们还借鉴十五中家委会的成熟模式,制定出台了《开放办学实施方案》,构建了社会参与的监督体制。
为教师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期以来,枣庄四十中由于教师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出工不出力、职业倦怠、庸懒散现象普遍存在。“支教团”的到来,将这一局面彻底打破。
为在有限的支教期内更快地提升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支教团”教师几乎在超负荷工作。白天,他们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他们要辅导学生,与学生谈心。有的老师干脆把办公桌搬到教室里,与学生时刻保持亲密接触,全方位帮助他们……
谈起“支教团”,四十中教师王仁锋感慨颇多:“一开始,我以为他们只是做做样子,慢慢发现这不是作秀,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义务支教的老师都能这样去拼,我们再不转变可就说不过去了,别说对不起工作,连自己的良心都对不起。”
“前段时间家访,‘支教团’的刘凡增老师一个星期没有回家,甚至有一次过家门而不入,还因此与妻子闹起小误会。”四十中七年级班主任秦宗飞解密了家访中的一个小插曲,“支教老师用行动为我们树起了学习的榜样,激起了学校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
“支教团”成员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个个都是教学骨干,业务能力强。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改变着四十中教师的同时,在业务上也时刻影响、引领着其成长。
“支教团”的生物教师王丽丽与四十中教师王天侠是一对师徒。为了指导王天侠参加“一师一优课”的课例评选,王丽丽利用晚上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对教案的每句话都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从王丽丽老师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学识,更多的是严谨的态度和治学精神。”王天侠老师心怀感激地说。
“支教团”还先后组织了“最佳一堂课”、“同课异构”、“同备一节课”等教研活动,并且邀请3位省里的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枣庄十五中的“五环节教学法”教改模式,也在这里进行了推广。所有这些,多角度、多渠道地提升了四十中教师的专业素质。
为学生成长指引新航向
枣庄四十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相当比例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于长年跟随祖辈生活,一些学生缺少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学习基础也很差。
为此,“支教团”从学生习惯养成入手。他们印制了“一日常规”,并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狠抓课前两分钟准备。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们还划分了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将每个班学生分成6到7个小组,方便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学生基础差,“支教团”老师就喊出了“不看基础看进步”的口号,本着不急躁、多鼓励的原则,重新点燃学生的自信。
“自从十五中的刘陵磊老师教语文后,我敢张嘴回答问题了,也敢上讲台当小助教了。现在,班里的同学互相鼓励,我变得越来越自信。”谈起自己的变化,七年级(1)班学生刘星没有丝毫的胆怯。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支教教师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经常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奖品,还会请学习进步大的学生吃“开心大餐”。
“支教团”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十分关注他们的家庭。刘凡增为两名学生的家长联系了果树专家,指导他们科学种植果树,还发动身边朋友,以一棵一年150元的价格,“认养”了40多棵樱桃树,帮助学生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支教老师用心改变着枣庄四十中,仿佛给学校注入一股充满活力和爱的血液。随着合作的深入,目前两校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共同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互通、教学一体、资源共享、学生互动。
“以前,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十五中学习,没想到十五中的名师现在就在身边,以后再也不用耗费金钱和精力择校了。”“支教团”正悄然改变着山区学生家长的固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