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全面二孩”时代学前教育如何补短板 “校园贷”离不开风险教育 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连续6年下降 北京拟将部分优质高中学制延长至4年    曹文轩:新版语文教材将着重培养青少年想象力 法国:推广正面养育,改善家庭教育 广州中学生研究粉笔灰怎么飘获丘成桐科学奖 图

第4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4
【新闻分析】

“校园贷”离不开风险教育

□ 李洪兴   

一段时间以来,“校园贷”引发的借贷隐患甚至债务悲剧,不时见诸媒体,提醒我们必须绷紧风险教育这根弦。

应该说,“校园贷”有其积极意义。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对很多并无资金积累和外力支持的年轻人来说,用借贷搭个创业的梯子,不失为一种选择。“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的确为尚未具备收入自足能力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经济解困”的窗。

然而,高利息也意味着高风险,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正如我们不能将大学生借贷视为一种拜金和过度消费的陋习,同样,我们也不能认为每一笔“校园贷”都使用恰当。只看到借贷消费时的艳羡而忽视潇洒之后的付清压力,只有创业的冲动和激情却缺少相应的能力与学习,不免给自己甚至家人挖了个大“坑”。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面对“校园贷”,能不能提高财商、有没有风险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看到别人购物,自己“囊中羞涩”,要不要贷款攀比一下?赌博、彩票充满了诱惑,能否借平台的钱来赌自己的幸运?创业勇气可嘉,但是不是需要更深谋远虑的考量?这样看似“左右为难”的选择,其实一方面在考验着大学生们的自制能力和适度意识,另一方面在风险之下潜藏着陷阱。说白了,大学生借贷本是救“急”不救“穷”、救“难”不救“奢”,缺少安全的弦、理财的意识,就容易深陷其中。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网络借贷平台的安全缺陷和风险漏洞,在很大程度上给“校园贷”乱象添了一把“柴火”。正因为贷款门槛低、条件限制少、办理快捷,才具有校园吸引力;相反,也让不少人混淆了刚性需求和膨胀需求的区别。如果借贷平台放纵甚至迎合虚假消费能力,那么无异于把自己推向风险的暴风口。网络借贷平台和主管部门只有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和诚信品质,才能利用好市场优势。可以说,“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应该建立在对用户供需相对匹配的支持上,一味地打法律的擦边球、钻监管制度的空子,定会得不偿失。

年轻意味着激情,但任性的青春也要警惕风险。保护大学生、教育大学生,校方与父母更是责无旁贷。有人说,大学生往往都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该自主负责地处置财务纠纷。然而,他们经济不独立、财务不自由是客观存在的,学校和家长理应在思想引导、财商培养、风险教育上下功夫。理性消费不能在大学教育中缺席,求欲不求知更不能成为主流。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冲突,家庭和学校教育跟上了,才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摘自2016323《人民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