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供给侧改革改什么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实施,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的基础教研制度面临新的挑战。笔者认为,转变教研职能、推进教研制度深度转型,成为推进教研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从“管理”走向“服务”。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落实学校自主管理权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基础教研室已经从区域教学管理的主体转为基层学校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学科教研员在基层学校和教师心中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提供专业服务的研究者和指导者。教研员只有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才会赢得基层学校和广大学科教师的认同与欢迎。具体来说,这种专业服务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助教,通过研究教师的教,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助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学,帮助学校提升质量;三是助管,通过研究学校的管理,帮助学校提高治理效能;四是助改,通过研究学校的教改,帮助学校深化课改。从“管理”走向“服务”,有利于广大学科教研员转变观念、深入基层,开展基于实践的研究,为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优质服务和科学指导,真正成为深受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欢迎的良师益友。
二、从“教研”走向“科研”。要搞好教研服务,首要的是把握基层学校和教师的需求,提供自下而上的“菜单式”服务,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式指导。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尤其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广大中小学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即使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如学科立德树人等,也涉及学科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传统的以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的教研制度已无法作出相应的回答。这就需要广大学科教研员跳出学科教研的小圈子,站在教育改革的角度深度审视、考量和研究,寻求破解难题的新路子。这就是教育科研的视野和思维。因此,学科教研员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必须实现从“教研”向“科研”的转变,拿起教育科研这一有力武器,破解基层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难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打造学校独特的文化,彰显办学特色。这是新形势下学科教研深度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学科教研员的不二选择。
三、从“指导”走向“教改”。真正有效的教研是教研与教改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另一方面,教学研究的成果要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验证、完善和丰富。学科教研员只有将教研与教改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助教研,才能实现研改相长。“梨子的滋味,只有尝一尝才知道。”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关键在实践应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科教研习惯于能说、会写、善评,却不善于“下水示范”,因此,研究不切实际,指导也缺乏实效。优秀的学科教研员应不仅善于学习研究,更善于深入课堂,下水实践,给广大学科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成功的经验。实现从“指导”向“教改”的转变,是当前学科教研深度转型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