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我给你的,不只是课堂   为大学用大数据精准扶贫点赞 莫视小规模学校为落后的教育形态 父子对话图为何能引爆朋友圈?  教研供给侧改革改什么 经典画读 校园贷:“网贷”套牢校园

第6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6
【舜耕笔谈】

我给你的,不只是课堂

□ 孙明霞

我曾在很多场合问过不同的人:“你最难忘的教师是谁?他为什么让你难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说是教师的一句话让他重拾信心;有人说是教师无私的帮助、鼓励让她内心充满阳光;有人说他遇到的一位教师写得一手好字,同学们都争相模仿;有人说小学时的一位教师每天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那份儒雅的气质至今难忘;有人对教师课堂上风趣幽默、引经据典、学富五车的横溢才华记忆深刻;有人说一位残疾教师乐观与坚强的精神一直感染、激励着她……无论我在什么场合询问这个问题,尽管故事不完全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大家难忘的教师不是教给了自己多少知识,而是其较高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可见,这些有关“态度”和“素养”的记忆,成为学生心中永远抹不掉的美好印记,并影响学生的一生。

既然学生记住的不是某个知识点、不是某道数学题的解法、不是某个化学方程式、不是某个物理概念的表达,那么,我们的课堂究竟要给学生什么?这是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希望将知识作为载体,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使其通过观察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认知。“我听,我忘记;我看,我知道”,所以,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知识。讲芽的结构,我采集了各种植物不同类型的芽拿给学生,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让学生发现芽的结构特点;讲茎的结构和生长,我采集了大量一年生、两年生乃至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剪成一段段分发给学生,让其感受茎的结构和生长。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定能收获更多的惊喜。

我希望将知识作为载体,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大脑,使其在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中,生成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敢于质疑,勇于挑战。这样,学生所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思维能力的锻炼、思维品质的提升。而这又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必由之路。

我希望将知识作为载体,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其既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又能服务自己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如,学习人体的结构,无论哪个器官的学习,我都与学生自身健康相结合;学习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让学生懂得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让内心充满阳光。

我希望将知识作为载体,给学生一个有爱的心灵,将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文化释放出来,将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结合,让学生学会担当、懂得责任。比如,学习生态系统,学生不仅懂得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更从中发现大自然的美,认识了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明确了保护环境对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呼吸系统,学生知道了呼吸道如何处理空气、肺泡如何完成气体交换,更懂得了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和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学习动植物的生长、人体的生殖发育等知识,学生产生了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懂得了生命的来之不易……

课堂上,学生获得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的渴望,进而学会思考和分享;获得的是对其一生发展都有价值的能力、情感、思想、文化。所以说,我们给学生的不只是课堂,而是播种在学生心田的种子。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