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之我见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以能调动多种感官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开发学习资源,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提醒学生:“注意听!”有的教师一堂课要提醒学生多次,更有甚者,嗓子喊哑后借助敲得“啪啪”响的教杆来唤起学生的注意。这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太单一,教学内容的呈现太乏味。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直线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截取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孙悟空到龙宫借宝”。此片段动态地展现了孙悟空念动咒语,金箍棒便随之变化的过程。当熟悉的音乐响起、熟知的画面呈现时,学生们来了兴致。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便于学生把对金箍棒的认识迁移到对直线的认识上。
二、开发学习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数学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较多的素材,但是这些素材有时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我们要化静为动,开发生动的音像资源。这样,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就会容易得多。
例如,在讲小学低年级“平移和旋转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窗子左右推拉”等动画,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过于抽象。借助动画,他们不仅能找出两者的异同,还能把顺时针、逆时针区分开来。这就是资源开发的功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还降低了学习难度。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学生已不情愿被动地接受,他们更渴望主动地探索。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学生们的所爱。自主探索活动的开展需要凭借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而多媒体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在讲授“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沙子、水、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学具,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并用手机拍摄学具的操作过程。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推选代表将拍摄的学具操作过程展示给大家,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再如,在自主学习“圆的认识”时,各个小组在课前都搜集了相关的视频。有的小组搜集了“小动物们骑着各种形状的车轮比赛”的视频,有的小组搜集了“为什么井盖要设计成圆形的”动画,等等。在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他们纷纷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源和同学分享。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自主探索中,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小组合作加强了组员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既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又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具,如小黑板、教学挂图等,无论从信息的数量还是从信息的传递速度上都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容量。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练习,用适宜的教学容量来巩固所学。这样做既省时又高效。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理解概念、体验特征、应用特性3个环节,并且利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了3组有针对性的练习。第一组,辨别给出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第二组,分别画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第三组,利用视频播放故事:木工小组正在修理桌椅,他们在椅子下边斜着钉了两根木条。这是为什么?这3组练习容量适宜、有层次、形式丰富,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动口和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借助多媒体中的电子白板,师生不必再拿三角板、量角器等画图,可以直接用白板上的相关工具绘图,而且能随时批注、修改和储存。这样既方便、省时又具有记录性。
由于数学概念、公式等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应用多媒体可以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教学的表现形式生动化、直观化、多元化,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过程的优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