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堵”为“疏”,创造教学生机
随着智能化的日新月异和应用功能的不断推陈出新,手机俨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机在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搞定,比如网购、阅读、查询等。手机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而且能使人们的生活更便利。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如今,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手机是让他们既爱又恨的东西。一些学生过分依赖手机,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一天到晚,手机不离身、不离眼;不论课上还是课下,照看不误,因此严重影响了学习。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也是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呢?这个问题向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焦点所在。传统的管理方法是,在上课时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或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收效甚微。省内外很多高校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纷纷开展无“机”课堂活动。其中,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开展的“无‘机’课堂,有‘机’生活”活动形式新颖,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效果突出。该活动改变了过去以“堵”为主的强制性限用手机措施,采取以“疏”为主的引导式措施,值得点赞,更值得推广。
何为“无‘机’课堂,有‘机’生活”呢?简而言之,就是课堂上要求杜绝使用手机,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而课下则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合理利用手机软件为学习服务。如此做的最大好处是,既体现了课堂秩序的严谨性,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做到了因势利导、张弛有度,是创新学生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
实践中,“无‘机’课堂,有‘机’生活”活动也确实起到了让学生既合理使用手机,又能充分利用手机功能的效果。课下,因为有相应的学习软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的某些功能辅助自己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的这一做法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变“堵”为“疏”,将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取得显著效果。
当然,单凭一次活动去改变学生固有的习惯并不现实。说到底,在良好学习氛围形成的过程中,活动只是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靠学生的认知和坚守。从学校层面来讲,则应该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成果的最大化,从而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