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范围窄,理解能力不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需要多次反复讲解一些要点,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利用微课程、动画等电教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电教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例如,在教学《魔幻的颜色》一课时,我问:“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大多数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看完录像,学生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说:“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紧接着,我说:“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这说明,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创作思路更加开阔了。
二、电教手段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书法教学中,我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站在“书法讲坛”上讲授。在课前,我和学生一起搜集讲授时的素材,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寻找合适的照片、视频等,并且让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类图片编辑软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已有的图片进行改编。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改动前后的视觉效果进行观察,让他们说出其中的不同。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备课、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不足
在绘画教育中,电教手段也比传统教学方式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在教授《喜怒哀乐》一课时,教师需要演示绘画的过程。传统的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学生跟着老师一步步进行,直到画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采用电教方式,教师在课前可以将绘画过程以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预先准备好,然后在课堂上放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重放、慢放等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加以强调;对重要画面可以放大,使学生能看得更仔细、更清晰,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样一来,教师可以从板书的重负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更直观的观察,进一步了解绘画技巧。
电教手段使得美术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电教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软件的应用技术,以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料和素材。只有这样,教师在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时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