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一起走才会走得更远 邹城特校“开放周”架起家校“连心桥”     临沂市发放首批解决大班额项目贷款1亿元    乳山市将启动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鲁台“谁来教育家长——亲职教育的开展”研讨会召开   东营市科达小学学生与新疆小伙伴“手拉手”书信联谊   图片新闻  探索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之路     邹平县构建学校安全长效机制    青岛市黄岛区  强化防震减灾教育    滕州市构建学生国防教育体系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一起走才会走得更远

——淄博市淄川区学科团队建设侧记

□ 本报记者 李强 通讯员 张凯 许振荣   

淄博市淄川区山区面积大,学校处数多,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淄川区教体局立足城乡差异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组建起233个学科教研团队,为学科教师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桥梁纽带”

“我们团队刚组建的时候,成员只是本校学科组的几位老师。随着活动的开展,现在已吸引峨庄、太河、洪山、双沟4个乡镇的老师加入进来,团队规模已扩大到54人。”在淄川区学科团队建设专题调度会上,北关小学“理趣”数学团队负责人肖燕自豪地说。

为促进城乡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升,淄川区教体局大力实施“1+N”发展战略,以区学科带头人、般阳名师、十佳班主任为龙头,吸引同学科教师参加,组建学科教研团队,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活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

团队成员分布在不同学校。为克服时间、空间限制,各团队利用微信、QQ群、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团队成员的远程同步交流,吸纳更多教师加入进来,共同研讨,分享智慧,使教育教学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科研平台”

“翟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感悟,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但在文本的欣赏和解读上,还可以更加深入。”在淄川区实验小学“本真”语文团队主题沙龙上,团队特聘专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就团队成员翟纯红执教的一节研磨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

“学科团队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但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借助专家名师的引领指导。我们邀请吉春亚老师加盟团队,就是要‘接轨’教科研前沿,以团队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淄川区实验小学校长谭秀清说。

一个人走或许会走得更快,但众人一起走才会走得更远。淄川区实验小学“本真”语文学科团队成立不到一年,课堂教学便结出丰硕成果,先后有1人获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优一等奖,5人获市、区优质课一等奖,8人次获市、区优课一等奖。

“由于能力有限,我在引领团队发展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吉春亚老师加盟以后,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现在,无论课堂教学水平,还是个人成长规划,我都有了较大进步。”谈起团队建设感受,“本真”语文团队负责人翟纯红老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引领学科专业发展的“教师联盟”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淄川区教体局坚持“走出去,走下去”的“双走”团队培养模式。一方面,分期分批派出团队领军人物到名校参观学习,充分发挥榜样表率作用,引领带动团队工作开展;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使其与教师专业发展同向同步、同频共振,不断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淄川区杨寨中学“激扬”英语团队成立不到一年,就已经有两项研究课题被立项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孟姣等10余名教师在市、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学科团队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凝聚集体智慧,形成教育发展合力。下一步,我们将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管理,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新引擎,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开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淄川区教体局负责人如是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