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帮扶支教中促进幼儿发展 如何带好一个新班 让学生爱上阅读 浅谈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办学项目  积极促进高校产教深度融合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 章丘市刁镇中心小学 孙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四有”新人。为此,教师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找准教学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一、教学目标要充实、完整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传统的教学目标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是不够的。应在此基础上设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即教师要明确每节课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创新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要重过程,突出体验。比如,在讲《巧用画图工具》一课时,教师在确立知识目标(复习使用《画图》软件工具箱中的工具,特别是“曲线工具”的运用及学会“复制”、“粘贴”、“翻转”、“变形”等命令)与技能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一幅“咏鹅”图)的同时,还应确立情感态度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图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一个人的知识是在所处的环境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体会、去总结。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进度与方向,在学生经过探究遇到困难时给予提示、点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新知识,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开发了主动探究、创新、合作的潜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由师生共同商定。在教一节课之前,笔者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本,看看通过这节课能学会什么;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其他同学和教师给予补充,共同商定、完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后,笔者放手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边阅读边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看看自己能独立完成几项学习目标;小组交流,要求边演示边说明“完成了哪几项学习目标”、“是怎样完成的”,通过交流,逐步完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予适当点评;相互质疑、释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2.强调师生互动。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实践、探究、归纳,再适时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会学,从而充分发挥自主性,培养探索、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给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积极、良好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遇到困难,教师再适当点拨,从而实现师生互动。

3.让教学过程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过程”上,即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一个“感知(实践)——概括(理论)——应用(实践)”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就是把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教学重在得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无定式,重在得法。

1.模仿与探究相结合。模仿法多用在课本中的“试一试”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试一试”的内容,然后模仿操作。探究法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训练思维为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索,由未知到已知或由没有掌握到全部掌握的教学方式。

2.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难度较大,可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师生间讨论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友好合作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大胆创新为重点,端正思想,改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就能使学生的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