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孙老师,您还上课吗?”
“像您这个岁数的老教师大都申请不上课或者少上课了,您却乐在其中啊!”
不知何时,我被归入了老教师的行列,时常被年轻教师问到这样的问题,并且顺理成章地被认为应该远离课堂了。的确,我已经当了30多年教师,属于年过半百的人了,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处于“等退休”的年龄了。
假如我只是把教学工作当作一份谋生的手段,每天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没有任何新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势必变成一项枯燥乏味的机械劳动,自然就会盼望着不上课,工作更轻松一些。但是,因为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我时常感受到自己还有一些欠缺和不足。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也让我始终保持警醒:教育的问题永远都是新问题,每一堂课都是新课。教育面对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生活,是一个个灿烂的、成长中的生命。我必须时刻以研究者的姿态对待教育,对待课堂。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对教育、对课堂、对学生有着越来越深的依恋,教学、课堂、学生才会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在和一些师友交流的过程中,或者在一些报告会结束后,我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明霞,我几个月没见你,听你谈教育、谈课堂,感觉你的思考又完善了很多,你又进步了。”“孙老师,我连续听了你七八次讲座,为什么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呢?”
当我在思考中形成某种观点的时候,我感到无比惊喜:“我对事物的看法又比过去加深了!”比如,对生命课堂的探索与思考,我最初只是想给予学生鲜活的知识而不是枯燥的文字符号,要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而不是硬塞给学生;随着思考的深入,我提出了“要给学生安全、温暖、没有恐惧的课堂”的观点,引起很多同行的共鸣和认可。上半年,在给初一学生讲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时,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生命课堂更应该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课程、教材、学生、教师、环境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于是,我提出“人课合一”的观点。过去,我也写过不少关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文章。在文章中,我谈读书,谈研究,谈思考,谈写作,从技术层面思考怎样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总结近年来自身的成长以及身边同事的学习与发展,我逐渐认识到这样的道理:真正的成长不是为了成名,不是为了成功,而是让我们不断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教育是一段幸福的旅程,能惠及众多学生的生命。这个过程会对学生产生更加久远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民与我们有关。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生命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我一直坚持学习、实践、思考与写作,才积累了很多的文字。这些文字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生命的姿态。
有的教师在工作了十几年以后就常把“我已经老了”挂在嘴边。因为远离了读书与学习,他们变得越来越肤浅;因为缺乏思考与创新,他们的教学变得越来越程式化甚至僵化;因为观念落后、智慧贫乏,他们在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时束手无策,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他们处在这样的工作状态,自然没有幸福可言。有的教师寄希望于一个好校长,有的教师寄希望于一个好“师傅”,有的教师寄希望于一批优秀学生。但是,我们无权选择校长、同事、学生。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真正改变自己、突破自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使自己不再感到倦怠、烦恼,使自己在工作中不再感到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