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
理念共享 文化共构 资源共用 管理共融 团队共建 考核共担
本报讯(记者 陈慧 通讯员 安永生)6月2日,宁阳县鹤山镇罗山小学多媒体教室里,四年级(1)班的学生们通过网络正与40公里之外的县实验小学的学生同上一节课。
罗山小学所处的西罗山村是省级贫困村,位于宁阳县最西端,交通不便。学校教师平均年龄51岁,音体美专业教师缺乏,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今年5月份,罗山小学与宁阳县实验小学结为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后,实验小学已多次派管理干部、教师到罗山小学开展管理与教学方面的指导、送课等活动。同时,罗山小学定期派教师到实验小学听课、学习、交流。六一儿童节期间,双方还互派师生到对方校区进行文艺演出,举行联谊活动。
“我校音乐、美术、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师资紧缺学科,目前已开始利用网络同步教学由县实验小学的专业教师授课,其他学科今后也会陆续安排。我们的学生与实验小学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罗山小学原校长张恩顺说。
这是该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要求,2016年4月,宁阳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建设城乡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实施意见》,统筹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县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城乡学校命运共同体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具体运筹相关工作。经过筛查,先期在全县农村选取8所中小学与城区及县直学校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体“一个学校、两个校区、一套班子”,实行“理念共享、文化共构、资源共用、管理共融、团队共建、考核共担”的运行机制,城区学校为主校区,农村学校为分校区。共同体的领导班子由两个校区的原班子成员整合而成,校长由城区优质学校校长担任,分校区执行校长由共同体领导班子研究确定。共同体负责两个校区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人事管理等各项工作。该县教育局局长刘学平介绍,在这种模式下,城区优质学校实际上实现对贫困村服务学校的托管,编制、组织、党建工作的隶属关系不变。县教育局对共同体实行“捆绑式”评价,评估结果纳入年终全县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专项表彰奖励。
“在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我们又组建了‘教研共同体’。乡镇中心小学作为龙头,与全县14个农村小学教学点结成教研共同体,实现对全县50个省级贫困村、41个市级贫困村的全覆盖。到2018年,城乡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步发展;贫困村服务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谈起今后的工作目标,刘学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