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暑期“充电” 发现“京苗” 培养“京苗” 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教学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私下议论 去行政化背景下中小学校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追寻有效而快乐的课堂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追寻有效而快乐的课堂

□ 淄博市教育图书资料管理中心 陶庆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能的场所。在这里,教师不再是“老师”而是“朋友”、是“导演”;讲台上不再站着居高临下的“师者”,而是一个个可以记录课堂活动、设计、问题及游戏的“学者”;师生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在这里,师生一起用心灵编织课堂、用心灵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悟文本、用心灵超越课堂,从而使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智慧在对话中生成、心灵在对话中放飞。

毫无疑问,理想课堂的首要标准是学生的状态。在理想的课堂上,学生不是压抑的、冷漠的,也不是狂躁的、敌视的,而是开放的、欢快的。在理想的课堂上,应该能看到学生们自信的眼神,听到学生们成长的声音。

建设这样的理想课堂,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有赖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也可以说,理想的课堂,首先需要理想的师生关系。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中的这段话,我们读来不陌生。理想的师生关系,用“教学相长”来概括十分恰当。以“教学相长”的原则来定位师生关系,既提示了教师“教”的必要,又体现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身上所“学”;既重视了学生“学”的必然,又确认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所“教”。

如此,教师需要考虑自己的双重角色。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课堂教学。对文本进行个性解读的必要环节,可以视作教师对课堂的一个基本预设。这个预设不但不能避免反而应当提倡。教师只有对文本有独特见解,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对文本做出合理的取舍,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与学生一起朝更高层次迈进。这个进发的过程,应该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思维角度、关注学生的思想内核、体验学生的情感。课堂中的惊喜与新奇是师生共同生成的,甚至大部分的惊喜是来自学生的,而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了的。它也许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契合,也许超越教师的个体解读,也许与教师的深度解读尚有一段距离——那又有什么要紧,课堂教学不应揠苗助长,如果学生暂时无法达到教师预设的高度,何不先让学生保留自己的稚真拙嫩。只要思考不停止,总有一天,学生是会真正领悟并懂得的。这个时刻的自然到来,由于是学生自己心灵的跋涉而得,他们将收获怎样的欣喜啊!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推动引领是内隐的、是平缓的、是满含期待的,仿佛春煦鼓动小草破土一般,教师帮助学生把思维舒展、思想成熟、精神生长的原动力启开,而其舒展、成熟和生长的美妙自在的过程,则应归还给学生自己。这样的课堂必定是稳健的课堂,因为它根植于实际的土壤,能够耐心地生长;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沉静的课堂,因为它必须沉淀咀嚼,需要深思默想;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活泼的课堂,因为它充满了挑战,离不开交锋;这样的课堂必定是真实的课堂,因为它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与思想,能够让师生在平等的层面上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这样的课堂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从教师一系列课堂实验的脚步中,我们已经嗅到了它的芬芳、看到了它的希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