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时代精神与文化品格 张爱玲国文考试曾不及格 上海东方明珠塔   知识产权不能被垄断 六朝人名字中为何多带“之”字 “不要成为留学垃圾” 机器人明年参加高考 在《诗经》中寻找遗失的美

第4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4
【说文解字】

六朝人名字中为何多带“之”字

□ 于峰

南京是六朝古都,六朝时期发生在南京的那些故事,总是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六朝很多名人名字中都带一个“之”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六朝人名字中“之”常见

“之”字在六朝人名字中出现的概率很高。最著名的当数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的7个儿子依次是: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之”字。

王羲之所属琅琊王氏家族,名字中有一个“之”的还大有人在,比如王羲之的胞兄王籍之,另外还有王颐之、王建之、王闽之、王胡之、王耆之、王彭之、王彪之、王兴之、王翘之、王宴之、王之等人。其中,王建之、王兴之等人的墓已经在幕府山西南路的象山王室家族墓地被发现。

“之”字并非王氏家族的辈分字,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带“之”的王氏家族成员并不是同一辈人,他们彼此之间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父子、爷孙,甚至隔着好几代。

在整个六朝或者说南北朝时期,名字最后一个字是“之”字的其实大有人在,不仅仅局限于王氏家族。比如南朝名将陈庆之、著名天文学家祖冲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三国志》的注解者裴松之、东晋名将刘牢之等。梁武帝萧衍的父亲名叫萧顺之。萧衍建立梁朝后,尊自己的父亲萧顺之为梁文帝。

按照中国古代“避讳”的传统,爷孙、父子名字中不能有相同的字,因此,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名字,看上去似乎“犯讳”了。

“之”其实是身份标志

六朝史爱好者张雯告诉记者,六朝人起名字喜欢用一个“之”字,史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民国著名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论文《崔浩与寇谦之》(《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中破译了这一文化之谜。

陈寅恪指出,《魏书》中有“世祖时,道士寇谦之”的记载。而在《北史》中则将“寇谦之”称为“寇谦”,《北史》中是否少了一个“之”字呢?

陈寅恪认为,《北史》的记载“实非脱漏”,六朝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道教早期流派之一)信徒“之”字为名者很多,“之”在名中,是代表其宗教信仰,这与佛教徒以“释”、“法”、“昙”用在名字中相类似。

也就是说,“之”用在名字中,只是代表宗教信仰,代表这个人是天师道信徒。王羲之家族那么多名字里带个“之”字的人,应该都是“天师道”教徒。

陈寅恪指出,东汉及六朝人习惯用单名,“之”字并非“特专之真名”,可以不避讳,也可以省略。因此,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字中都有“之”,并不犯讳。

(摘自中国新闻网)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