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济南市发布中小学“零择班”令 图片新闻 淄博市淄川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构建山区娃娃的快乐城堡 第四届鲁台中小学校长论坛举行 山东省创客教育教学联盟第二次年会在济南召开 招远市提升暑期校园“安全指数” 高唐县堵疏结合削减城区学校大班额 莱芜市为中小学校长摘“官帽”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优秀教师风采录】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记淄博职业学院教授曾照香

□ 本报通讯员 建文

曾照香教授在企业现场教学

淄博职业学院教授曾照香自步入教坛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热爱学生,勇于创新,先后荣获国家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且获得了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作为班主任,曾照香在工作中坚持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她说:“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曾照香时刻关心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所需,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为他们争取勤工俭学机会,并推荐实习就业,同时在物质上帮助他们。

学生邢振宇刚入学不久,父母便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丧生。未成年的邢振宇心灵遭受巨大打击,非常痛苦。他的爷爷已年近八旬,而且身体多病,家里的生活更加困难了。在得知此事后,曾照香和校学生工作处的负责同志冒雨专程赶赴淄川区西河镇,到他家看望慰问,送上慰问金和营养品,并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在3年的学习期间,曾照香经常找他谈心,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邢振宇对曾教授的关爱非常感激,表示一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作为专业带头人,曾照香致力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她主动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不断创新与生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她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融“教、学、做”为一体,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她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35项、二等奖22项。

率先垂范,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8年,曾照香所带领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工作中,她带领团队成员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鼓励教师多下厂实践锻炼,多进修学习,多参加学术会议。她在团队中积极开展互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说课,指导年轻教师完成教案编写和电子课件制作,使年轻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担当起教学重任。新老教师互动合作的模式增加了整个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同时在团队内形成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曾照香待人真诚、友善,对年轻教师更是倾囊相授。从备课到上课,从维持课堂纪律到做学生思想工作,她都会手把手地教,还随时进课堂听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把关。曾照香团队的李高建老师成为全校最年轻的教授,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并主持编制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祝木田老师荣获山东省教学名师、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主持编制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团队中冯泽虎、张德迪、胡晓玮等一批年轻教师有的主持编制过省级精品课程,有的主持开发过省级教科研项目。

12年前,电气类专业在淄博职业学院还是一片空白。曾照香和同事们一起辛勤付出,努力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该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打造成了全国职业教育系统的一流院系,更成为淄博职业学院的一面旗帜。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组建起来后,曾照香带领全院教师钻研业务,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以务实的教学方式为基本出发点,以社会的需求为目标,是她始终坚持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从最初的45名中专生发展到2013年超过2500余名大学生,短短9年实现了质的飞跃,连续3年全部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曾照香率领的教学团队先后建成1个国家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8个先进的实验实训室;获得6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完成市级以上研究课题50余项,有几十项课题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纳应用而转化为生产力。曾照香本人也光荣地当选为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党代会代表。

近年来,曾照香经常参加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评审,还被淄博市乃至周边地区多家企业聘为技术顾问和技术革新咨询师。她尽自己所能,为当地人才建设和行业科技发展出谋划策。

谈到未来,曾照香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说:“当初,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既然在这个岗位上,接受了这项工作,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今后,我将继续尽我所有的力量,团结带领我的团队,在职业教育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