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淄博鲁山风光   古人上学也要修学分 “宝宝”源头是“保保” 何时不再以发表英文论文为荣 教育松绑 方出大师 电脑或能处理道德难题 不做大师 甘为“匠人” 毕业传统从哪里来

第5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5

何时不再以发表英文论文为荣

□ 张田勘

针对近日某网站刊登的一篇个人演讲,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日前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声明,称其中部分言论“本人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表”。施一公所指的言论是“中国的科研成果发表在西方杂志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

无论施一公是否发表过此类讲话,都无法掩盖当前的一个事实,中国科研人员现在大部分文章都以英文发表在西方期刊。中国科研人员以发表英文论文为荣的定势已经形成。科技中心就在美国,除非世界的科技中心向中国发生转移,中国和世界的科研文章以及其他文化交流交往才会以中文为载体。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对《科学技术编年表》所记载的16世纪至20世纪的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学研究后提出了一个定律(汤浅定律):凡是重大科学成果数超过同期世界总数25%的国家,称为科技活动中心。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以来,世界科技中心从意大利(15401610)开始,经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至美国(1920~),经历了5次转移,科技中心的平均周期为6080年。

英国的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用当时意大利的主流语言拉丁语撰写和发表的,那时虽然科技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但拉丁语作为学术和世界通用语言的优势还存在。

20166月初,英国《自然》杂志新的排行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重大科学成果数超过同期世界总数的25%,而且即便重大科技成果超过同期世界总数的25%,也还需要辅以其他的因素才能发生交流工具和媒介从英文到中文的转移,例如,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和成就。

(摘自2016620《北京青年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