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第五中学:小社团建设引领学生素养大提升
每周三下午最后两节课,烟台市第五中学的校园里都会比平时热闹许多。学生们成群结队,有的在操场上进行篮球、排球、武术等项目的训练,有的在功能室中进行科技制作、书法练习、美术设计……学校各社团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活动,活动以实践性为主。在活动中,学生们读、写、唱、舞、动、制、创等能力均得到提高。
近几年,该校坚持“提升素养”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校园社团建设,坚持以校园社团活动为纽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校园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办什么样的学校,就要有什么样的课程。烟台五中人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分数与指标,而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首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能力成长。学生成长所需求的各种要素不全来自课本,在学生的成长中,到处都是课堂。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立足课本,走出教室,看他们喜欢看的书,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围绕这一理念,2011年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最希望开展的社团活动”问卷调查,征求学生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先后成立了海韵文学社、天籁音乐社、动感地带运动社、科技创新社等20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选修课程和专业指导教师以及不同的活动方案。经过精心筹备,学校完成了社团建设规划,确定了开课方案,围绕课程体系、育人模式、组织管理、开课效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让社团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该校自社团发展之初,就对社团进行课程化管理。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价值理念,开辟了20多个功能室用于社团活动,从校外聘请10多名专业教师,确定每周三下午第七、八节课为统一的社团活动时间。学生全员参与,走班上课。该校注重在社团课上引领学生不断探究的能力。如,陶艺小组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要动手制作陶艺作品,还会去学习、了解中国传统的陶文化,从而开阔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进入校园,每天都会领略到社团师生们施展才华的动人场面:书法课堂挥洒自如,翰墨飘香;国学课堂书声琅琅,抑扬顿挫;篮球赛场你追我赶,生龙活虎……
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学校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实践、表达,给予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着重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性审美、理性提升,实现艺美交融,快乐发展。
每年暑假,各社团都会布置开放性项目作业,如文学社“带着课本去旅游”、爱心社“蓝色公益活动”等。这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自开展社团活动以来,烟台五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社团课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及教学的一大亮点。社团开展的合唱、舞蹈、书画、科技、篮球、演讲多次在市、区各种比赛中获奖。以今年为例,校女子篮球队在烟台市“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学生篮球联赛中获初中组三连冠;校社团戏剧社的课本剧在“芝罘区中小学合唱、戏剧节大赛”中,受到评委、观众好评,再获一等奖。而每年一届的“社团文化节”,更成为学生们全员参与、全员体验的耀眼亮点。
经过5年的探索与发展,烟台五中社团逐渐走向专业、有序、规范,其中收获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观念的改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社团教学中注重研发校本教材,促进了专业成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既培养了技能,又对所学学科文化和艺术进行了探索;学校建立了独有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辅导教师的评价、对社团活动全面立体的评价,推动社团活动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使其成为学校开展育人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