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把教育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四位一体 精准施策 冠县三措并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菏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3311工程” 图片新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不让一名贫困生掉队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不让一名贫困生掉队

——乳山市午极镇初中救助贫困生活动侧记

□ 本报通讯员 韩华 曲善涛

初二学生卢彦杰是不幸的:母亲罹患精神疾病,他只能寄居在姥姥家;不久,姥爷又病重,他不得不回到年迈的爷爷身边。在转学到乳山市午极镇初级中学后,学校为他申请到了北京维亿阳光集团设立的爱心基金。他将每年获助1000元,直至高中毕业。和小卢一样,同时得到资助的还有该校31名贫困生。

贫困一直是制约部分农村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瓶颈。近年来,乳山市午极镇初级中学高度重视贫困生救助工作,通过阳光操作政府救助、广泛外联争取爱心捐助、注重心理疏导等举措扶贫助困,有效破解了农村学生因贫辍学难题,确保全校每一名贫困学生安心求学、健康成长。

阳光操作,把关爱送给最需要的人

目前,政府救助依然是贫困生救助工作的主要形式。为确保政府救助金“财”尽其用,该校不断丰富完善资金救助管理措施。

每学期初,学校充分利用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举办家校开放日等形式,积极宣传各级政府的救助政策,让家长听明白、记清楚。学校借助“百名教师访千家”走访活动,重点做好对留守家庭、单亲家庭、残疾学生(残疾家庭学生)以及因病因灾致贫家庭学生等的进户走访工作。学生王裕宁,母亲去世,父亲外出务工,跟随腿脚不便的爷爷、奶奶生活。走访了解情况后,学校安排班主任上门为他申办了贫困救助。

为切实摸清贫困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该校设立了贫困生档案,对全校各类贫困生家庭实施“一人一袋”动态管理。为保证贫困生档案信息的真实全面,学校每学年都将学生贫困救助申请、贫困生同村学生证词、所在村队出具的情况说明等第一手材料进行留存。学校还开创性地成立了由退休回村居住的老校长、老教师组成的教育志愿团队,跟踪帮扶贫困学生家庭,实现贫困生档案管理动态化。此外,该校严格落实专款电子台账制度,对每一笔救助金的收支进行电子管理。学生、家长领取救助金实行“双签字”。近3年来,该校的贫困救助工作惠及170多户,至今没有一例贫困救助受到质疑。

爱心捐助,查漏补缺

对于突发事件造成的贫困生,由于不在申请贫困救助的合适档口,难免成为贫困救助的“盲区”。对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向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反映,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爱心力量,建立校内贫困救助应急机制。

贫困生姜铭欣的父亲去年遭遇车祸,她一度萌生辍学外出打工的打算。学校积极与乳山市妇联沟通协调,市妇联“爱心妈妈手拉手”项目团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联系了两位“爱心妈妈”,捐款捐物,跟踪帮扶她直至完成学业。威海军分区组织了“一帮一、心连心”捐资助学活动,筹集助学金3.6万元,委托学校对30多名贫困学生进行救助。在“均衡营养,健康校园行”活动中,北京维亿阳光集团向该校捐赠了30万元的助学物资;威海市慈善总会向学校捐赠了1750套爱心书籍;维亿阳光集团的志愿者也捐助了4.8万元,作为贫困学生的学杂费用。

今年开学初,身居烟台的爱心人士宋杰又将1万元助学金汇到学校账户。他已经连续3年为该校捐款。还有乳山市妇联、乳山市车道警务区、乳山市作家协会、威海市长图旺民蓝莓等多家单位慷慨捐资捐物。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各类爱心企业、个人累计向学校捐款46.5万元,资助了172名贫困生。社会爱心救助已经成为政府救助的强有力补充。

心理疏导,不让“精神”也贫困

据调查,贫困生大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在积极展开经济救助的同时,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学校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贫困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组织校内多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进行心理帮扶。每学期末,学校要求被资助学生给资助人写一封《成长汇报信》,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学习、品德、劳动情况,让“社会亲人”放心。与此同时,还组织贫困生义工开展活动,回馈社会的关爱。学校还通过“向国旗敬礼”宣誓、“我的理想”主题征文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贫困生树立崇高理想。

贫困生救助工作已经成为该校践行和谐办学理念的有效载体。全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9.85%,实现了“让每一名贫困学生上起学、上好学”的目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