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加大投入 创新机制 提升水平 省教育厅在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视频会议作典型发言 我省全面推进高校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 省内21所优质校结对帮扶菏泽市学校 图片新闻 第四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淄博举办 我省3个案例入选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潍坊市奎文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加大投入 创新机制 提升水平

——诸城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宫恩刚 通讯员 季廷勇

“一所农村小学,拥有容纳800人的报告厅、标准的塑胶操场和人造草坪足球场以及20多亩的种植园,这在我国是不多见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参观诸城市大源学校时由衷赞叹。

而今,漫步在诸城市的农村学校,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低矮的平房、坑洼的操场”,而是“宽敞的楼房、气派的运动场”,到处是一派现代化气息。

“诸城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诸城市副市长曹春介绍说,“我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同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我市连续多年在潍坊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各县(市、区)之首,并于2014年、2015年蝉联潍坊各县(市、区)督导第一名。”

加大投入,夯实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础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关键是教育投入一体化。诸城市“十二五”期间教育总投入达99.66亿元,年均增长11.12%。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逐年提高,初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由2010年的6939.65元、4798.31元增长至2015年的17341.22元、10373.05元,实现了翻倍增长。

“在教育投入上,我们坚持城乡统一标准,并在学校建设、经费保障、师资引进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诸城市教育局局长李熙良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诸城市累计投资1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10多所,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学校43万平方米。市财政对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发放奖补资金2亿多元。”

走进昌城镇得利斯小学,雅致的欧式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满眼的绿树红花,让人心旷神怡。

“以前,得利斯小学就3排旧平房,坑洼的操场一到下雨天,好几天没法上体育课,村里有条件的家长都想办法把孩子转到城里读书。现在学校是新楼房、新操场,办学条件没的说,不少家长又把孩子从城里接回来上学了。”昌城镇中心校校长刘信友告诉记者。

“为了让城乡教育‘同频共振’,我们还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上狠下功夫,用信息技术手段‘补短板’。”诸城市电教实验研究中心主任孟凡荣介绍说,“近年来,全市配备教学用机2.8万台、多媒体设备4000多套,在全省率先实现‘班班通’。建成了全省首家基础教育云计算中心,实现了光纤上网‘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

在昌城小学高清录播教室,30多名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上课,大屏幕上呈现的是诸城市英语骨干教师臧伟的课堂实况。

“现在农村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录播教室和城区学校‘共上一堂课’。这对于农村学校提升相对薄弱的英语、音乐等学科的教学质量,帮助非常大。”昌城小学校长赵明亮兴奋地说。

该市目前已经建成30多个高清录播教室,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城乡学校之间优质课堂共享。

创新机制,构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

机制一活天地宽。诸城市在夯实城乡学校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在体制机制上寻找突破口。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关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教育综合督导,确保在条件保障、师资调配、政策跟进等方面优先向农村学校倾斜。

为了切实补齐农村学校发展短板,近年来,诸城市在师资引进和城乡联建方面动足了脑筋。

2015年至2020,每年补充新教师500,优先按当年‘退补相当’原则补充编制内教师,缺额部分招聘聘用制教师,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李熙良给记者出示的一份政府常务会议纪要。

连续6年每年新进500名教师,对于一个教师总数不到1万人的县级市来说,意味着6年之内新进教师将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聘用制教师招聘由教育部门具体负责,实行‘面试前置’制度,即先面试、后笔试,更加注重新教师的授课能力。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把学校真正需要的人才招进来。”诸城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立波说。聘用制教师的工资按同等条件在编教师工资标准核发,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参照企业缴纳方式,按同等条件在编教师缴费基数缴纳,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了彻底改变农村学校落后面貌,诸城市还通过构建多层面的联建模式,增强农村学校“造血”功能,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我们高新园小学和城区的文化路小学是‘互助型’联建共同体。每月,我们都会组织教师进行联合调研、集体赛课、专题培训等。通过与城区学校互动交流,我们的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了授课水平。”高新园小学校长王立军告诉记者。

诸城市的城乡学校联建模式主要有3种:部分市直学校与街道初中、小学实施“紧密型”联建,镇街学校由市直学校代管,教职工统一调配,学生统一划片招生;城乡初中、小学之间开展“互助型”联建,以城区学校为核心,分别联建26所镇街初中、小学,全市成立了13个“互助型”联建共同体;部分优质学校牵手相对落后学校开展“帮扶型”联建,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更新设施设备、培养师资队伍等。

城乡联建学校实行“捆绑式”考核评价,考核结果纳入双方学校教育综合督导,并与学校及校长的评先树优、年度考核、晋升职级挂钩。这种双方休戚与共、利益相关的捆绑考核,保障了联建效果,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目前,诸城市全市小学综合均衡差异系数为0.46,初中综合均衡差异系数为0.40,分别低于0.650.55的国家标准。2013年,我们在全省首批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李熙良自豪地说。

以人为本,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诸城市教研室主任王德说,“基于人本理念,我们在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科学评价等环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石桥子小学,记者看到,学校宣传栏里张贴着各种书法知识介绍,教室外的走廊墙壁上挂满了学生的书法作品。墨香盈屋的书法教室里,学生们正在研墨、书写,一旁的玻璃展柜摆放着一排排学生获奖证书……

“学校根据学段特点编写了6本写字校本教材,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并利用下午‘延时服务’等时间组织学生练字,让学生在写字中涵养情操、修身明智。”石桥子小学书法教师宋春介绍说,“在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研讨会上,我们的‘写字育人’课程被评为‘十佳卓越课程’。”

“我们借助教育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确定了44所中小学(幼儿园)为项目试点学校,定期邀请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专家,通过现场指导、作专题报告等形式,提升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能力。”王德告诉记者。

诸城市目前已开发出以恐龙化石研究为代表的恐龙文化、以桃林绿茶为代表的茶文化和以古今名人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10大类160多门优秀特色课程。府前街小学的“行知课程”、实验初中的“三和课程”、城北学校的“东坡文化课程”和百尺河初中的“日记文化课程”等都充分彰显了办学特色,对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独特的办学特色,经过长期积淀,成为学校品牌;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在诸城,记者所到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了更科学地监测学生学业质量,帮助师生基于数据改善教与学,该市教育局2012年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评价诸城中心”,确立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状况等6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制定了关键指标、考查要点、测评方式,构建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绿色评价体系。同时,引进了“必由学”评价系统、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等,定期开展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并为学校及时提供绿色监测报告,为教学诊断与针对性改进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监测评价报告非常具体,既可以在面上呈现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的整体学业情况,也可以分析每一名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对我们改进教学非常有帮助。”贾悦镇初中校长丁文才介绍说。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李熙良如是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