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
去年以来,潍坊市奎文区教育局启动“探索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学校依法自主发展”项目试点,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显著提升了学校办学活力。
说起2015年暑假那项“加班冲顶考勤制度”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因得票率低而“流产”的事情,奎文区孙家小学校长刘涛至今记忆犹新:“这要放在以前,班子成员几个人一商量就算定了。虽然‘加班冲顶考勤制度’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一次,校长说了不算,大家说了才算。”
校长为啥说了不算?原来,2015年先行试点的6所学校中,就包括孙家小学。经过一年的试点探索,该校全面完成了对内部治理结构框架的系统梳理和明确定位,重新修订了学校章程。“说白了,核心就是分权!”在刘涛看来,长期以来,学校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层身上。这在保证学校平稳运行的同时,也使校长成了说一不二的权威。
分权给谁?教师、家长、学生这些与办学有直接关系的利益群体,在孙家小学组成了平行的治理机构,被赋予监督权、评价权以及部分决策权。校长办公会在作出决策时要先征求治理机构的意见,以相互制衡。
具体说来,就是把学校的权力分给校长办公会、行政管理机构内部的中层部门和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参与的平行的学校治理机构——教职工大会、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少先大队委员会等。比如,教职工大会的职责是:集中教职工智慧,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管理人员;决策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宜等。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就是对学校内部的权力重新分配,集中智慧共治学校。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奎文区教育局局长吴茵政说。
在此次试点中,孙家小学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学校章程,实现了决策中的有效分权,建立了5个职能中心和2个学部。职能中心主要是引领、指导和评价,拥有依据规划、计划、工作提纲自主开展工作和按照预算花钱的权力。两个学部是事业部门,由分管副校长兼任学部主任,负责学部的一切事务,带领教师落实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而间周一次的学部例会,让学校的核心理念、办学思想以及校长办公会形成的决议等直接面对教师,教师有事也可以直接反映到学校,学校的管理变得简单、高效。基于此,学校充分利用建立的各个机构开展监督和评价工作。
决策、执行、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标志着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2016年是奎文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年。下一步,该局将指导全区中小学制定完善学校章程,使各学校真正走上依据章程和规划而非教育局指令办学的自主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