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邹平鹤伴山风光    “大禹治水”还需证据 《围城》中的“巨婴” 睡眠不足改变大脑活动 开放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 梁实秋在山大开启译莎之门 为什么60分是及格线  “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周总理教我写时政新闻

第8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8
【名人故事】

周总理教我写时政新闻

□ 刘振英

1966年,我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68年开始,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时政记者后,几乎每个星期都能见到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一直很重视仪表。他不光自己注意,对周围的同志要求也非常严格。光是因为没刮胡子,我就挨过周总理几次批评。所以到现在,每天必刮胡子的习惯我一直坚持着。

当时,周总理活动的新闻稿件,一般都要经过他亲自过目。周总理审稿,最大的特点是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改,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有一次,周总理会见了一个来访的外国党政代表团。我在新闻稿中写道:“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会见了来访的……”周总理对我说:“人家是外国党政代表团,我们是不是也该写上党内的职务?”于是我赶快改写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会见了来访的……”周总理看了修改稿后,再次对我提出批评,说:“为什么你只写上了我的党内职务,郭老的呢?”于是我又一次改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前加上“中共中央委员”。

1970318日,朗诺-施里玛达集团受美国支持,在柬埔寨发动军事政变,宣布废黜西哈努克亲王。当时,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结束对法国的访问后正在苏联访问,他们得到这一消息后马上来到北京。319日早晨,我们接到外交部通知:“今天上午1115分,西哈努克和夫人一行抵京。”我不到10点就赶到首都机场,见周总理已等候在那里了。他指示我们:“我们仍按国家元首的身份迎接他。”并要求我们马上写稿,尽快播发。我拟了一条“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到达北京”的消息稿,趁飞机还没落地,送周总理原则审定。

周总理看到末尾一句“到机场迎接的还有各国驻中国的外交使节”时,说:“这不行,一会儿你们看一看,如果使节来得比较多,要在消息中点出他们的国家,以表明这些国家对亲王的支持。”我问周总理,能否按照他原则审定的这个消息框架和指示精神,等我们将事实核准后就发稿。周总理表示同意。但当周总理迎接西哈努克亲王时,看到现场还有几十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又担心有误,指示我再随车到钓鱼台国宾馆——他要对消息稿做最后审定。在现场,外交部礼宾司韩叙同志对业务非常熟悉,一个不差地向西哈努克亲王介绍了41位使节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周总理最后审定稿件时已是1229分,我立即打电话通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这条消息在1230分的新闻节目中作为刚刚收到的消息插播了出去,以最快的速度首次向外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柬埔寨局势的立场,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摘自2016922日《快乐老人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