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者必善假于物
——威海恒山实验学校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打造师生成长乐园侧记
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东南一处群山环绕的清秀所在,坐落着一座暗红色的风格简约的校园,这便是威海恒山实验学校。学校成立于2014年,由原初村小学和威海市第十五中学合并而成,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这又是一所不甘平凡的学校。建校两年来,学校以“办一所充满生命生长力量的现代学校”的理念,确立“野蛮体魄、文明精神、开启智慧”的办学方向,最大限度地整合和扩充各种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了学校教育的高起点、高水平。用校长于志健的话说就是:“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引进更加优质的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高层次平台!”
依托名校资源 实现高位发展
悦耳的铃声一响起,威海恒山实验学校的体能大课间就开始了。
伴随着体育老师清晰的口令声,学生们一会儿小步跑,一会儿高抬腿,一会儿深蹲跳,一会儿“兔子跳”……活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科学,充满童趣。短短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小脸变得红扑扑的,额头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
学校邀请山东大学(威海)体育学院张颖教授,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专门定制了体能训练方案。体能训练依托体育“3+X”课程,开展长跑体能训练、“恒山铁人五项运动”、“8”字跑、“多人多足”等活动,以“体能提升为基点,吉尼斯挑战作补充”。张教授还驻校进行学生体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学生体能提升提供专业支撑。
学生不仅仅有张教授的专业指导,还有山大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陪伴。 “这些哥哥姐姐舞跳得好棒,歌也唱得很好听,还带我们一起做游戏。每周三的下午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山大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小老师”的身份,为该校学生义务传授技能,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虽然饱受路途奔波,这些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却不言辛苦:“看到孩子们那么喜欢我们上的课,很有成就感。”他们为学生们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课程,并和学生一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于校长感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志愿者们为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的艺术教育,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崇尚艺术、追求梦想的窗子。感谢他们!”
同样每周三的下午,铃声还没有响起,五年级的王哲同学就兴冲冲来到科技活动室。在那里,已经有十多个小伙伴等待着他。“我们这次做的模型和以前大不一样。”王哲打开航母的控制盒,指着里面的无线电接收装置说:“以前我们独自捣鼓,好几天理不出头绪,如今在辅导老师的指点下,大家仅用3天时间,就为航母加装了遥控装置和动力装置,不久航母就可以试航了!”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依托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资源。学校建立“科技梦工厂”,组织学生参观哈工大科技实验室,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找到了课余活动的好去处。
借力专家指导 开发特色课程
威海恒山实验学校有一支手球队,这在全国城市学校也不多见,何况一所农村学校。而且,学校还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手球运动推广学校”。
今年5月18日,中国国家青年女子手球队在王明星总教练的带领下,来到该校进行训练和表演比赛,并对该校手球队员做了“一对一”技术指导,和该校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平时的体育课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手球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成立了手球社团。”体育教师李宁说。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项运动?学校为此积极利用国家、省、市资源,借力山东省体育基地、威海市体育局、市体校高层次专家专业指导,软硬件同步提升,大力推进手球项目进校园。
手球专业体育教师于莉华被学校聘为指导教师。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带领学生边做游戏边进行训练。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手球。运球、传球、突破、射门……学生们练习得有模有样。训练中,学生们流过泪,流过血,流过汗,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学校成立了“威海市恒实手球俱乐部”,每年参加全国比赛和国际交流。学校还将手球课程化,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制定科学详细的课程目标和计划,同时邀请专业运动员、教练员来校对学生进行指导,一举打破了过去体教分离的模式,把专业的体育运动融入学校的常态化教学中。
整合社会资源 助力自主发展
今年10月23日,恒山书店经过近两个月的试运营正式启用了!
阅读,是点亮学生核心素养的“明灯”,但恒山实验学校成立之初,学校驻地没有一家书店。学校积极与威海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沟通。市图书馆的流动借书车开进学校,市新华书店在学校设立了威海市首家校园书店——恒山书店。从此,读书成为恒山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由于初村没有图书馆,学校与市新华书店和明天出版社达成合作意向,在校图书馆一层专门辟出一块区域,全天候对外开放,方便辖区居民随时来校阅读和购书。
学校还设立山东省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基地,成立威海市青年美协创作基地、高区美术教师写生基地,设立电影吧,开设创客工作室,设立指尖工作室,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民间艺人到校授课。这些都不断增强着学校生命生长的力量,证明着恒山人的教育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