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潍坊滨海区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淄博淄川区“三轮驱动”促学校体育运动开展 图片新闻 办学思路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校园里建起了“农耕展览馆” 乳山市探索小班化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汶上县郭楼镇崔园村有个“关爱儿童之家” 简 讯 让剪纸艺术与生活“对接”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潍坊滨海区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讯(记者 马丛荣)近年来,潍坊市滨海区从完善公共服务、追求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坚持“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让每一个孩子成才”的理念,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持之以恒地抓好“设施”、“教师”、“招生”3个关键因素,高位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基础教育内涵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滨海区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事业,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和适龄人口情况,自2007年以来,坚持教育优先投入,学校超前规划建设,9年投入14亿余元,规划并新建了一批公办学校,撤并了一批规模小、条件差、位置不合理的学校,改扩建了一批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形成了覆盖全区、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设施的高位均衡配置。

优化师资配置是提升教育资源的基础。近几年,滨海区通过招聘、转岗培训、在岗培训等方法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每年招聘一批、培养一批、培训一批、退岗一批、分流一批,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一是建立教师纳新长效机制。近年来新招聘各类教师470多名,占全区在职教师的58%以上。其中,市级及以上教学能手11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12%。教师队伍梯队合理,更新及时,不断优化。二是深化教师队伍改革。2016年,滨海区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大力配合,在教育系统核定编制总数内,根据全区学校近年来自然减员情况和办学发展情况,重新核定并减少部分学校编制数,将空缺出的编制归口到区教育部门集中管理,打破了教师编制学校所有、“终身制”的格局。探索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新机制,实施“区管校聘”、分层竞聘、绩效激励,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实现区内教师无障碍流动。同时,畅通转岗、待岗培训、解聘和辞聘4种教师退出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三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目前,全区有正高级和省特级教师17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11人。四是提高干部教师培训层次。该区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合作,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区”,利用北师大雄厚的教育资源和专家力量,持续引领全区教师专业成长;每年与北师大合作举办骨干教师、校长及后备干部高级培训班,年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覆盖全部教育干部和教师,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显著增强。

滨海区从2008年开始狠抓入学公平。一是把好入口关。严格执行适龄少年儿童按照就近入学的制度,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整体比例,对控制择校生取得显著成效的学校实施奖励。全区以招生学籍注册为控制手段,严格控制学校初始年级班额,至2015年全面消除超班额现象。目前,全区在校中小学生约1.4万人,已建成标准学位2.5万多个,学位数大大超出学生数量,为班额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可能。自2014年开始,滨海区开始在部分学校实施小班化试点,试点公办学校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试点民办学校班额控制在30人以内,有条件的可控制在25人以内。二是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落实好各部门、各单位责任,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出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意见,规定在公办学校就读学生跟本地学生平等接受15年免费基础教育,享受免学费、保教费、免课本费、免费乘坐公交等惠民政策;在民办学校就读学生参照同类公办学校标准进行补助。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