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瞿振元:“双一流”是建设高教强国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贫困生也应该有一个体面的样子 特殊教育下一步应向两端延伸 齐鲁工业大学校园一角     专家指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有利于大脑开发 北京市将支持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 河南:未成年人获五年以下刑罚不记入档案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九成以上在中西部省份  浏览器或者邮件客户端要关闭自动执行脚本  美国都是快乐教育? 不!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海外采风】

美国都是快乐教育? 不!

□ 陈丽丹

美国基础教育是否真的像国内很多人羡慕那般轻松快乐?当中国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美国的家长和孩子状态如何?

美国家长也重视教育,为择校搬家很常见

虽然美国孩子对待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家长忽视基础教育,他们也希望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将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据了解,全美约有5000多万学生就读于公立中小学校,其中约七成为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公立学校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美国也有“学区房”,家长们为择校而搬家的情况十分常见。

为了替女儿挑选合适的学校,波音公司国际公关部总监汤姆·麦克林曾带着孩子实地考察、对比家附近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虽然学校硬件非常重要,但学校声誉和学术水平是我最优先考虑的。”麦克林说。

张晓霞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国际学校中文项目负责人,在她看来,族裔、家庭收入、家长受教育程度等未必与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决定家长不同表现的统一标尺是对孩子的期望值。

美国学校考试也多,学生要拔尖一样需要更多努力

许多人认为,美国教育优于中国教育的一方面在于,前者不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实际上,考试并未因此在美国沦为一种形式。相反,考试与成绩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颇为重要的地位。艾米丽就读于名气颇大的华盛顿马雷中学,她的志向是做一名医生。现在的中学时光,课业压力还是挺大的,平均每个月有两次大测验,其间还有各个科目的随堂小测,学校会定期向家长通报孩子近期的考试成绩。尽管如此,美国学校也不允许公开考试成绩和成绩排名,增添孩子与家长的心理负担。

不过,美国孩子对考试和成绩的心态相对平和。当被问到是否会因为别人学习成绩领先而心情低落时,12岁的高斯斩钉截铁地表示不会:“我会把好朋友的好成绩归功于有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会申请重考或是找老师查漏补缺。“我和班里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A的成绩,但如果想拿A+,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高斯说。

在敦促孩子学习方面,张晓霞说,美国老师并不具备中国同行那样的权威,很难指挥家长。家长的心态是,把孩子送进学校,学校便要负起责任来。教师通过一次次的大考小测来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孩子们不掉队。因此,如果学生能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教师而言便是一种减负。

美国教育界也在反思,通过州统考、制定教学大纲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数

事实上,这些年来,美国教育界也在不断反思,注重考试的趋势在增强。2001年,时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推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改革方案,核心举措是在四年级和八年级举行州统考,在问责机制下,教师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2010年公布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还是让美国人大跌眼镜。美国学生在这项针对15岁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方面的测试中分别排名第17位、31位和23位。时任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呼吁全国要将此结果视为一记警钟,并强调“今日在教育上被超越,明日就在竞争中被超越”。

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拨款43.5亿美元创立“力争上游”基金,以竞争的方式鼓励各地方主动进行教育创新。次年,美国全国州长协会最佳实践中心和各州教育长官委员会公布了《共同核心标准》定稿,规定了从学前班到高中三年级的教学大纲,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分数,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州都已加入。

但无论是“一个都不能少”,还是“力争上游”、“共同核心”,实行效果都不乏争议与批评。如何发挥好考试的作用、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美国教育的改革者们依然在烦恼着。

(摘自2016119 《人民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