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乡土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乡土历史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研究作为校本课程的沂蒙历史的教学策略,是优化沂蒙乡土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其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沂蒙乡土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
沂蒙乡土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直接来源于本地历史资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沂蒙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沂蒙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设置及人口构成的变化;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状况,使学生从家乡的变化感受时代的巨大变化。
沂蒙的名人先贤。让学生了解沂蒙历史名人、革命英烈的相关事迹,了解沂蒙籍人士在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成就,感受时代和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认识个人对国家民族肩负的责任。侧重中国近现代史上家乡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让学生铭记沂蒙人民苦难和抗争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沂蒙的墓葬、石窟寺及代表性建筑、馆藏文物等,学会正确对待物质文化遗产和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
沂蒙特色文化。让学生认识沂蒙的民间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戏曲、史诗神话、礼仪、节日及民居、服饰、饮食、技艺技能等,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文化。
沂蒙历史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沂蒙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根据沂蒙课程资源的特点和沂蒙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确定学习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的引领和帮助下,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合作建构沂蒙乡土历史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应该成为沂蒙乡土历史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以学案具体引领学生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沂蒙乡土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即以学案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提供基本线索(学习资源)、学习案例或提示学习方法(信息搜集与处理方法、成果表达方法、情感体验方法等),以此规范、组织和引导沂蒙乡土历史主题探究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初,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学习案例,介绍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沂蒙乡土历史学习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教师适时提示,让学生在完成沂蒙乡土历史学习任务的具体实践中体会、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最后,教师渐次减少引导,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独立研究和解决具体的沂蒙乡土历史问题,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
二、即时参与和指导学生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第一,基于学生个人独立学习基础上相互促进的目的,按组内异质(每个小组都有一两个对沂蒙历史感兴趣、知识面较广、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带动小组同学共同学习)、组间同质(各组力量相对均衡,以保证各组公平竞争)的原则组织学习小组,指导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开展学习活动所需条件,预期行动步骤和成果等。计划愈具体周密,愈便于开展学习活动和检查学习效果。
第二,指导各学习小组实施主题探究学习,按学习主题建构沂蒙乡土历史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
其一,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获取沂蒙乡土历史知识。通过对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文史研究机构等所藏沂蒙史志、文史档案以及网络资源中文史资料的信息检索,择取与学习任务有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建构相关学习主题的知识内容。
其二,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获取沂蒙乡土历史知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如历史遗址和遗迹见证人、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长者等,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其结果建构相关知识内容。调查结束后,及时整理调查资料,梳理不同信息、不同感受、不同观点,组内充分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问题集中、要点清楚、事实简明、数据准确、有理有据。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即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差异提供及时的学习指导。
其三,指导学生学习成果的表达及交流。成果交流是学生展示才华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最好机会,成果被认可、被共享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自尊,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推动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合作的交流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经历、体验,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成果交流评议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根据评议意见将本组的学习成果加以完善,以最佳的内容、结构最优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该成果经教师或专家审查认可、收集保存后就形成了沂蒙乡土历史某一内容的学习成果。至此,关于沂蒙乡土历史这一方面内容的学习就告一段落。
需要说明的是,沂蒙乡土历史课程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这一届学生的探索成果、经验教训是下一届学生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校际进行同类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也会使乡土历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三、通过学习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能力。沂蒙乡土历史学习评价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参与沂蒙乡土历史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尽责投入、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主动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积累和分析工作等。二是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是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操作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三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主要指自主设计和开展沂蒙乡土历史学习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利用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史料获取沂蒙乡土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沂蒙乡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沂蒙乡土历史的认识水平等。评价应及时、适时、全面,重视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之外,学生应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开展自评与互评,使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