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合作精神
——《学会做人》之十四
人们需要合作,缘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是万物之灵,但个体的人又是大自然中的弱者。人类的祖先能够在物竞天择的生存环境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团结合作;而利他合作也就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成为人类的生物禀赋。
翻开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人类合作的最好证明。尽管人类在历史上也经历过个体和手工业方式的研究时期,但进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阶段以后,出现了有组织的、规模庞大的研究活动。这个时候,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集体劳动与合作精神。
198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迈克尔·布朗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特别强调“合作”二字。他说:“我同戈尔茨坦教授合作了20年。彼此亲密无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我还得到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遗传病研究中心的支持,得到了勤快学生的协助和医生的合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他还说,“搞现代科学研究,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合作,包括国际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在重大应用和国防科研中,这种合作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它不仅需要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而且需要不同学科以及研究单位、大学和企业的广泛协作。例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共动员了42万人参加,这些人来自120所大学、2万家公司;耗资300亿美元,其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科学研究工程。
以上事实均充分说明,当代的一切重大科学研究项目,无论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必须实行紧密的合作。可以肯定地说,现代科学研究不仅取决于天才,而且取决于科学研究人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因此,创造型人才一定具有合作共事的能力。与人合作,也是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的重要保证。
现在,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很少靠个人单打独斗了,更多的是跨学科“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没有大家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重大的创新成果。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要重视培养人的团队精神。这是道德的要求,也是素质的要求。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中,“人和”是第一位的,“天时”和“地利”都要通过“人和”发挥作用。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本领,也要有合作共事的意识和水平。懂团结合作是大智慧,会团结合作是大本事,真团结合作是大境界。
在团结合作方面,我们应该向“航天精神”学习。载人航天工程汇集了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的几十万名科技人员,形成了规模空前的大协作体系。如果没有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通力合作,“神舟”飞船就不可能升空。增强团结合作意识,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同事之间应该经常交流沟通,互帮互学,学会正确的“争”、可敬的“让”,在共事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迫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