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梁新意获得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高校组特等奖、最佳内容奖
宪法——时代的信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梁新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宪法——时代的信仰”。
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释法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事情源于10月份,香港两位候任议员宣誓时展示“港独”标语并发布辱华言论,激起公愤。面对港独势力的公然挑衅和赤裸裸的叫嚣,我们依靠什么来维护祖国的尊严、国家的统一?答案是:宪法。关键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进行宪法解释,对港独势力进行有效遏制和打击,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稳定,同时,维护了宪法的尊严!
宪法是时代的信仰,首先是国家的信仰
宪法是国家的信仰,这句话绝不仅停留于纸墨之上,它威力无穷。还记得克里姆林宫上空被迫降下的镰刀锤子国旗吗?还记得布拉格之春政变捷克斯洛伐克土地上的硝烟吗?这一幕幕悲剧就是因为这些国家无视宪法尊严,任意践踏宪法,改变国家政体,动摇国家根基。宪法就像空气,虽然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她的存在,她却无时无刻不守卫着我们的安全。习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上,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都强调了宪法的地位、宪法的实施、宪法的监督、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宪法的信仰。
宪法是时代的信仰,也是每个公民的信仰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从睁开双眼,各种权利就相伴而来。小时候我们有受抚养权、受教育权;长大成人,学业结束,享受平等就业权、劳动者休息休假权、获得报酬权;遇到心中的那个他,我们可以自由恋爱,可以通过婚姻关系给我们的爱情找到安全感。现如今,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网约车合法化,我们习以为常地享受这些权利。但大家是否想过是谁确认我们这种种权利呢?没错,是宪法。
上世纪的“齐玉苓案”被称为“中国违宪审查第一案”。宪法也许不能做到火眼金睛,将一切防患于未然,却可对被侵犯的权利予以最大程度的救济。这,就是我们信仰宪法的原因。
宪法是时代的信仰,更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
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我的宪法信仰。作为一名学生代表,我为即将召开的“学代会”积极准备提案,希望将民主集中制更好地融入校园;作为普法志愿者,我多次走进女子戒毒所和社区矫正中心普法,希望每个违法者都能改过自新;为了推进我国废弃矿山的治理修复工作,我前往贵州、安徽等地调研,申报课题摸索我国的立法道路,希望用制度的完善推进实践的步伐;上个月,我拨打深圳市市长热线了解深圳市药品集中采购改革GPO模式,学习试点改革与上位法的衔接。我希望每一个行政决策的做出都有法可依,每一个公民都有效行使自己监督的权利。这些都源于我内心对宪法的信仰! 虽然我只是一名象牙塔里的法科学子,但今后我会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律工作者,一名国家法律制度的建构者、维护者。法律人是我的身份,公平正义是我的追求,宪法是我毕生不变的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习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宣誓制度要求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宣誓拥护宪法。这里面饱含时代对宪法的选择,国家对宪法的依靠,公民对宪法的信任、敬畏和维护。
宪法是安邦的准绳,是治国的工具,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是人民幸福的源泉!
如果宪法成为一个街头巷尾的议论话题,成为领导干部的执政习惯,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奉法者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那么,理想状态的法治国家将指日可待!
“宪法者,政府之构成法,人民之保证书也。”壮哉,宪法之信仰!壮哉,法治之信仰!壮哉,时代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