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推教育走上快车道
——邹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侧记
翻转课堂、微课程视频、交互学习等新奇时尚的学习方式,如今已经成为邹城市中小学校里的“流行风”;同步课堂、专递教学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化已经助推邹城教育走上了快车道。
早在2012年5月举行的邹城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苗存奎就慷慨陈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现教育信息化,投入最关键。该市坚持统筹谋划,注重“顶层设计”,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积极筹措”的方针,先后投入2亿余元,用于“三通两平台”及数字化校园的升级改造工程;逐步完善城域网云平台和教育信息中心建设,更新配备各类计算机2万余台、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3400多套,建成高标准录播教室50余间、3D创新工作室等新型功能室100余间,全市178所学校全部采用百兆或千兆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全覆盖”,构建起了“资源共享、教研互动”的邹城数字化教育云平台。
香城镇中心小学地处邹东山区,短短几年间,充实配备了录播教室、电子白板等先进设施,过去只有城里学生才能享用的“教育专利”,如今在这里已司空见惯。该校校长张伟欣喜地告诉记者:“依托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农村学生得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城区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邹城不搞“一枝独秀”或“星星点点”,而是坚持“满园花开”、“全面丰收”。通过组织培训、技能考核、实践演练、活动促进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组织城区骨干教师,对农村基层学校实施对口帮扶、送教下乡、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活动。近两年来,举办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70多场次,培训教师8000人次;先后建立名师工作室42个、校本教研基地176个、教研协作组143个,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更多一线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法宝”。“畅言教师备课助手”的推广,使教师们在灵活运用电子教材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呼“方便、过瘾”。“人人通平台”的启用,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使“方便教、快乐学”成为现实。城域网版的敏特英语平台为7万多名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助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基层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在讲授《彩色的非洲》一课时,如何带领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非洲的绚丽多姿呢?中心店镇老营小学教师张学炬精心制作了课件,展示了辽阔非洲的丽日白云、奇花异草、珍稀动物。学生们看着这些精美的画面,眼睛顿时亮起来了,忍不住欢呼起来:“太美了!”谈起对非洲的印象,他们一个个情绪激动、妙语连珠。有的说:“非洲瑰丽无比!”有的说:“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有的说:“非洲太美丽了!”老教师付连强深有感触地说:“‘班班通’把课堂从单调的‘粉笔+黑板’模式下解放出来,优质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容量也成倍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看到,我们学校的学生认识了新学的这些词语,石墙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也举手了。下面,我请他们来朗读一下,好不好?”这是近日在邹城市石墙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教室里上的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该校的学生通过信息化网络,与远在20公里以外的孟子小学的课堂进行了全程互动,实现了“同步讲授”。课堂的独特之处在于两校的教室内安装了音视频同步设备,教师们可以通过宽带网络传输进行实时互动,共同参与同一课堂教学。这样一来,为农村学生分享城区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沟通互惠、均衡发展。谈起这些显著变化,孟子小学校长司洪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全市正在开展的‘智慧校园’建设。”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邹城市积极引领各学校建设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融入互联协作网络。此举既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又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务。2016年6月,该市在各中小学安装了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设置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防自然灾害等课程,配有教育软件、图文资料、配套课件、技能训练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各学校将原先琐碎零散的安全教育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隐患数据会自动归档形成安全台账,使安全纸质管理升级为信息化管理。峄山路小学校长郝鹏向记者介绍道:“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安全教育设备,师生们的安全教育互动更为频繁,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也更快了,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了平安校园建设。”
在先行先试、全面推广的基础上,该市各学校还先后配套建设了智慧教室、3D打印体验馆、数字化仿真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地震科普体验馆等信息化设备,以“云平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和“云计算”的协作、开放、共享特性,悄悄改变着师生的教学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汇聚着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发展动力,引领邹城教育向着公平均衡、优质高效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