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静谧空灵 一笑倾城 让生命在灵魂中走向高远 跨越物种的爱 梅   一名体育教师的阅读与实践之路 儿童健康发展与教育者的责任 教师书架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开卷有益】

静谧空灵 一笑倾城

□ 张宗刚

傅荣生的诗集《木屋守望的渡口》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傅荣生的文本句式精简,言近旨远,发散着静谧空灵的东方美学风韵,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复撷取西方现代诗学技法,转益多师而自铸新辞。读他的诗,如闻绿水溅溅,如看青山杜鹃,满目生春,饶具风神。

傅荣生善于取象设喻,修辞能力出色,在常规写作范围内可以说达到了某种极致。如《春风破》:“被时光层层包裹的/那些话题/滴不进雨水/也灌不进春风//在溪边/蚯蚓祖居的潮汛里/一枚旧年的坚果/已经破壳/它隐匿的细节/要经历一场花开。”寄意幽深,情思邈邈,仿佛若有期待,引人遐想。《远山》可视为傅荣生作品中的经典文本:“端坐如高僧/袈裟在夕光下微语/隐秘的掌纹/有高山流水//青黛之色/像叹息/让心有不甘的事物/遁入一片苍茫。”高旷清远,意态舒展。傅荣生善用祈使句,“让……”的句式在其作品中多有所见;祈使句的频繁亮相,充分表达了主体内心的渴求和欲望,彰显了主体柔韧、执着、浪漫、强悍的情怀。

傅荣生擅以细腻幽微之心感应天地万物。他通过择取简单的意象和事物,发掘自然景象内部的隐喻和含义,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如《鸟的聆听》:“一管长箫/让山峦起伏//箫声越远/鸟们的心事越重。”《耕读》:“青杏小。远处有我/魂牵梦绕的绿水人家/等待一枚透明的指头/把迷津点破。”语感均出乎天然,意象澄澈透明。傅荣生的诗是能接通天籁的。在他笔下,有隐秘的花开,有神秘的音响。“老戏台的铜锣/悬于剧情的岩壁/山中梨花/怀抱着春天的药罐/救治应声坠崖的狐。”(《铜锣》)该诗奇情与幽思交织,生成童话般的趣味、戏剧般的动感。《去年今日此门中》:“小径旁的蟋蟀/正在打造一扇门/它将把不再归来的/某种事物/永远关在外面。”《挽留》:“在隐秘的后花园/一枚被青梅竹马的青字/钟情过的竹叶/正为节气里的方言/问诊把脉。”此类奇思异想不时闪现,如星星之火照耀文本。

傅荣生遣词造句务求精悍简练,决不拖泥带水。他的诗总体上质量均衡,神完气足,许多堪称“金句子”的诗行如珠玉密布,一笑倾城。像“茶杯里的水/是一条河流的源头”(《低处流淌——题细语茶楼》),寥寥十余字,意境顿生。其他如“青铜兽/把时间咬伤”(《老宅的门环》)、“丹顶鹤/如一句呓语”(《夕辉里的丹顶鹤》)、“窗外/寒山沉入夜色/寺内/木鱼游出尘世”(《在枫桥》)、“手指轻轻弹击/清脆之声/响自大唐”(《花瓷》)、“天色已晚/门口悬挂的灯笼/像邮局签收过的落日”(《大清邮局》)、“雨的背面/一轮明月,绣在夜的衣襟上”(《回首》)、“跟在一枚雪花的后面/我用珍藏的一粒萤火/照亮/山水背面的辽阔”(《山水画》)等,趣味横生且不失阔大深邃,都是充满精气神的好句子。

傅荣生写自然、写山水得心应手;写他熟悉的田园更注重国画式的留白,彰显含蓄的力量。如《小满》:“风,拢着麦的腰肢/在一个叫做小满的因缘里/寻找前世的恋情。”《水稻田的黄昏》:“浩荡的金黄/照亮水迹上/两只野鸭的轻眠//此时我听见/黑色的羽毛里/隐匿的风声/和波涛。”《秋天的风铃》:“流水的波光里/那株野菊,像走错了季节/淡淡的花束/鲠在秋天的喉咙里。”这些诗七彩纷呈,神性宛然,隐约可以看出唐朝王维、孟浩然之风范。

傅荣生的笔触有时也会向历史深处探测。如取材于魏晋士子的《竹林七贤》,以今度古,感同身受,深入体悟每一位魏晋贤士的心性情怀,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对古人性格和内心的准确把握中,呈现其痛苦、郁闷、绝望的时代弃儿本色,彰显对历史的准确定位和睿智书写。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