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文化育人显特色 立足山乡办名校 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 “七彩阳光”校本课程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深化教研改革 助力教师成长 把握好小学数学预习和复习的“火候”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记者观察】

文化育人显特色 立足山乡办名校

——记邹城市田黄中学校长王志

□ 新华社记者 娄辰

建于1958年的田黄中学,位于邹城、曲阜、泗水3县(市)交汇处的革命老区,是典型的山区薄弱学校。 2012年,学校迎来了新校长王志,也迎来了一次腾飞的契机。“学校毗邻孔子的诞生地夫子洞和尼山书院,有独特的国学文化资源。”王志说。把这种资源优势融入学校教育,建一所独具文化育人特色的山乡名校的想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说干就干!王志带领全校师生按照国学文化主题打造校园,建设了以“读国学经典修身心、悟优秀文化做真人”为主题的国学苑,设立了以“日新其德、日勤其业”为主题的日新广场、以“四维八德”为主题的维德广场、以“尊重、和合”为主题的和谐广场。学校还布设了镌刻有“五常”、“慎独”、“真善美”等文字的景观石17块,设立了国学教育活动展板32块。

此外,田黄中学建设了弘扬孝道的24孝文化墙、励志报国的国画墙、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墙;将教学楼命名为“尚学楼”、宿舍楼命名为“修身楼”、餐厅取名“养生厅”,道路分别命名为“明德路”、“格物路”、“致知路”、“笃行路”;校园广播定期播放《孔子之歌》、《大同歌》、《四德歌》;设计了以“四书”、“六艺”为主题的走廊文化图板180块;设立了“国学堂”,举办国学论坛,开展“日行一善”教育体验,开展《论语》背诵对抗赛。

田黄中学地处老区,家长外出打工的多,学校留守儿童多,学生大多家庭教育缺失,情感荒漠化。为此,王志积极探索实施了“爱心助学1+3育人导师制。全校每位教师分别和3名学生结对子,从生活交往、学习方法、心理健康、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帮扶指导,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郑方莹说:“刚来校时,由于环境陌生,我产生了厌学情绪。老师经常找我谈心,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师生之间没有了距离,彼此因沟通而亲近,因亲近而相融,因相融而迸发出教学相长的巨大能量。

3年影响一生,文化引领成长”不只是王志的教育理念,更是他对老区家长和学生的庄严承诺。为了解决农村学生习惯差的问题,王志探索打造了学校的“习惯文化”。他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整合出“8种好习惯”,即“讲责任”、“尚友善”、“重守信”、“守安全”、“爱学习”、“护康健”、“遵法纪”、“乐实践”。“习惯文化”的实施会影响学生一生。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王志说,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需要营造“社团文化”。他按照“补短板、扬个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彰显特色”的原则设置社团课程,列出社团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行走班上课。目前,学校共有梦幻科技社、尼山风国学社等22个社团,涉及学科拓展类、艺体特长类、志愿服务类、国学体验类等4大类。社团突出“生本”特色,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把图书、微机、实验器材等教育资源放在距离师生最近的地方”是王志的信条。他在离学生最近的3个楼层设立了9个“深度学习室”,依据学生发展需求营造环境,配备图书、电脑和有关器材。课余饭后,学生可到“深度学习室”查阅资料,拓展探究,释解心中的疑惑;留守儿童在“深度学习室”通过互联网与父母“见面”,从而消除了孤独、聆听了教诲、接受了关怀,封闭的心灵敞开、阴霾的天空放晴,更加阳光、自信。

“我每天都在进步,因为总有老师在关注我,总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吸引我。”被评为“经典小博士”、荣获济宁市“学刊、用刊、评刊”一等奖的孔悦同学说。

短短4年时间,王志把一所薄弱学校建成了一所优质学校。田黄中学的变化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近年来,王志在国家、省、市教育大会上发言或作交流经验18次,出版论著《仰望思想的星空——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思考》,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实验课题9项,在省级报刊公开发表教育论文6篇,本人被评为“济宁市名校长”、“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2012年至今,田黄中学获得“全国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学校”、“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济宁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团队”、“邹城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38项荣誉。田黄中学作为一所探索实施全员育人制的农村中学,吸引了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办学有成的王志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互联网天地。他说,用好“教育+互联网”就可以做到补短板、促均衡,助力改变学习方式,助力教育创新,助力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和学生素质优良化。王志借助互联网办教育的想法,契合了当前正在全力打造的“马云公益基金会教育网络平台”。王志认为,这是田黄中学再次飞跃的一次机会。

“马云公益基金会教育网络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对入围校长的领导力提升进行全面支持。一方面,为校长提供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提供一系列以社区为导向的技术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优质教学和管理资源,让校长在这个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学校能广泛参与、传授及获益。另外,校长们不仅能通过参加线上线下的“窝主大会”等活动获得物质或精神奖励,还能与全球有先进理念的教育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校长一起参加访谈节目,深度探讨教育走向。

经过申报,王志入围了2016年“马云乡村校长计划”。他说,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拉平城乡学校的教育差距,实现自己文化育人、办山乡名校的梦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