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以示范院校为引领 完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 校企一体化办学将走向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 以创新精神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图片新闻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 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校长 石兆胜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在“产教一体、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将“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学生优质就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的校企合作新途径。2016年,学校先后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试点引入青岛瑞迪奥精工机械有限公司、青岛大元模具塑胶有限公司和斯图加特航空自动化(青岛)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方面迈出创新性的一步。

首先,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创新了实践模式。

我们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试点引进了青岛瑞迪奥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该企业与国家级某海工应用研究所合作经营,主要侧重海工装备和深海作业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实验应用,其产品生产工艺与学校教学内容接近。这为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育人机制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在与该企业的合作中,探索出“学校是教学主体和生产主体,企业是市场主体和技术主体”的双主体运行模式,在双主体运行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嵌入校企双主体运行模式中,以企业技术实力拉动学校教学实力,以市场科技创新带动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以当前主流技术提升课程内容,以双主体运行模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第二,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实现了“校中厂、厂中校”,为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创建了优质平台。

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强我校的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校以模具专业为试点引进了青岛大元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成立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模具试点班。

我们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在学校模具车间建立“校中厂”,实现由学生到学徒的转变。我们借助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设备优势建立了一条完整的模具工艺生产线,包括设计、加工、装配、调试、试产、量产及后期维护等环节,它既是企业产品的流水线,又是学生的实习实训生产线。“校中厂”改变了过去将大料加工小、小料加工废的“空对空”实习实训模式。

我们通过在该企业成立教师工作站实现“厂中校”,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生产,实现了教师向工人师傅的转变。“校中厂、厂中校”为模具现代学徒制班提供了优质的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

第三,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实现毕业生“打包就业”,为学生的优质就业提供保障。

2017年,我校拟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依据“办一个专业、引一个企业、兴一个产业”的专业建设模式,与斯图加特航空自动化(青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探索实施“打包就业”的育人模式。学生经过校企共同培训之后,将作为机器人产品后续的技术支持、应用操作和维护维修人员,一起打包到各大企业,为就业提供保障。因此,该公司全程参与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校企共建、课程共定、教材共编、师资共用、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六共”模式。

第四,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为教师专业化成长保驾护航。

先进的理念源于企业,规范的生产源于企业,专业教师充分利用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增添新动力。随着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深入实施,纸上谈兵式的专业技能教学有了根本性好转,通过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弥补专业教师先天技术技能不足的有效途径。在两个企业入驻学校后,专业部安排教师全程跟随学生进行企业生产性实训,实现了校企生产共管、人才共育,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校企合作一体化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办学共识。但校企合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以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校企合作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瓶颈。这些均需要校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