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微课与课堂教学不能是“两张皮” 借力微信公众平台  做好校园宣传“大文章” 图片新闻 枣庄举办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 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尝试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在网络面前,我有意向学生低下了头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辅助教学】

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尝试

□ 滕州市姜屯镇姜屯中学 李兴华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语文教学如果仍固守“一支笔、一张嘴”的古老传统,未免有些抱残守缺。因此,引多媒体入语文课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弥补传统不足、丰富自身内涵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 ,以情感人

如何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在的情境,是让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的前提。传统教学常常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导语或出示相关知识内容来实现,其弊端在于费时而不够形象。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既省时又生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较快地拉近和作者的距离,甚至有可能获得和作者相等的视角。

例如:对于周庄和三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实地印象。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文字、图片或视频,就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虚拟的形象感受。然后,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会热情高涨,说不定还会带着自己的“游览”印象来品评课文。

二、营造氛围 ,以美熏陶

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负载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语文教学首先是对汉语的感受,然后是进一步对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体认,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而这一点,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同步推进。拥有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设备,便能更易于营造氛围,问题解决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一些。

在执教《桃花源记》一课时,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审美感染为核心理念,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整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首先,走进桃花源——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渔舟唱晚》,然后与学生一起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课文,沉浸在美妙的音韵之中。接着,品味桃花源——让学生默写课文,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组织学生继续在音乐的伴奏下摇头晃脑地阅读课文,想象桃花源之美。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象中最美的场景,利用实物展台进行佳作展示,同时说明自己想象的文本依据。最后,放歌桃花源——让学生唱课文,完成对桃源理想的情感皈依。第一步,师生结合课文热烈讨论“桃花源美在哪里”。然后,播放视频《太湖美》,分析画面之美怎样才能转换为歌词之美。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这种效果自然远胜字词串讲、全文翻译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增大容量,以快促学

过去,一节课时间很短,一篇课文至少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阅读课教学是这样,作文课教学更是如此。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与生俱来的优越性: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展示内容更加方便,实物展台一放,就可以现场实时修改。

笔者执教的一堂学生周记辅导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了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笔者以周记写作为对象,以“细致描写,生动再现生活”为教学目标。在一堂课时间内,笔者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原因就是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佳作,省去了朗读时间。接下来,师生运用多媒体讨论其之所以优秀的原因,省去了板书的时间。最后,学生的当堂写作成果分享评比、实物展示省去了朗读的时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