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校”还是“教校”?
我去过不少的职业学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在大部分学校里,学生就是来接受管理、约束和培训的。从校园环境的角度看,多数职业学校的建筑布局、美化绿化、道路设施等都是为管理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许多学校建设得像花园、公园,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就是没有一处可以让学生坐下来的地方,更没有一处可以让学生随意玩耍的地方。例如:草坪不能践踏,体育馆不开放,大礼堂不开门,电梯先让教师用,学生社团活动没场地,校园无线网不对学生开放,等等。
因教育孩子而有学校与因孩子必须上学而有学校,如果不认真研究,就不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果细究起来,它们之间的差别可就大了。前者说明,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地方;后者说明,学校是学生“被教育”、“被培养”的地方。前者会顺应学生成长而实施教育教学,后者则是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规定,必须服从学校的一切安排。这种情况反映到课堂上就会出现如下情境:前者以学生为中心,“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后者则是“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趣一概不顾”。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写道:“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就是在这篇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三点论”:“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前两点是教师耳熟能详的名言,第三点强调的是,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好的先生“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的。第三点虽然不为大家所熟悉,但在我看来,比前两点都重要。这是因为,教师如果不“学而不厌”,就注定做不到“诲人不倦”;如果没有一支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教学生学”了。
是“学校”还是“教校”?这是个问题。每一位职校教师不妨对照陶行知的“教学合一”自我检点、审视一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能忘却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不能抛弃“教学合一”这样的教育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