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以理服人、以情育人,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 VR探秘 写论文、忙考研、干兼职 鲁东大学:探索开展“社区制”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以“零距离贴近学生”推进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

第7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7
【高教时评】

以理服人、以情育人,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

□ 吴春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以理服人、以情育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才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为学生所普遍认同、真心喜爱,并自觉转化为自身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

以理服人,就是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以情育人,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感受与时代特点,将真情实感熔铸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力量,切实解开大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问题的思想困惑,真正解决大学生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不等于冷漠无情,不意味着人学空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亲和力不是空洞的说教、生硬的灌输,而是要树立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引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青春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感情,善于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切切实实反对简单片面和形式主义。只有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带进课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加以分析,带着真情实感进行讲授,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得让人感觉亲切可信。

坚持以理服人、以情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需要有一支信仰坚定、学养深厚、教学技艺娴熟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学习理论的主体作用;尤其要明白自身的学科特点和重大责任,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真教、真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信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不断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