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两平台”建设亟待提质增效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的新突破。目的就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目前,这项工程基本覆盖了各所学校,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教育公平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就整体情况来说,“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很多环节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优质教育资源少,无法为基层学校提供接地气的服务。教师们目前备课仍然要从网上用百度搜索资源。虽然资源很多,如PPT课件、各类教案、讲课视频等,不胜枚举,但让教师从如此多的资源里选择适合自己的,无异于大海捞针,白白耗费很多时间。因此,很多教师都懒于查找,直接看一看学校提供的教案、教参就算完事儿了。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希望的是能有一个专门的平台,有一些优质而高效的课件资源,快速地拿来,为我所用。虽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制作某些课件,但懂设计、会设计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还是望“机”兴叹。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不给力。目前,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开设了一些资源公共管理平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很好,教师们也有了自己的教研空间,但平台的运行质量太差,难以登录,不易操作。各类资源虽然允许免费下载,但教师难以下载,不知是网速慢的原因,还是平台设计得不够科学。虽然相关部门一再鼓励教师登录使用,但没有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谁还愿意用?
缺乏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教育网络资源平台本来是共建共享的“共同发展体”,每一名教师都应积极地致力于平台建设,以达到互利互惠、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教师的课业负担非常繁重,好多人身兼数职,因此只能挤时间登录。一些教师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得不到积极的评价。久而久之,他们就兴味索然了。到最后,就没有人登录了,平台成了摆设。
缺乏必要的引导机制。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好长一段时间了,但很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高,对平台的各个使用功能还不熟悉。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他们怎么用,并把平台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随着各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加强,这种状况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是,相关部门也必须主动作为,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