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与以文化人
人文素质是人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的具体体现。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应该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使自己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伦理行为符合人民利益和进步要求。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优秀的文化,二是经典的哲学,三是人类基本的价值理念。你不熟悉文化,就没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不熟悉历史,一张嘴就会出错;不掌握经典哲学,一出门就会走偏路,甚至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中。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精神动力。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刻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
因此,我们要加强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方面的修养。语言是思维工具,文学是想象,历史是记忆,哲学是思维的结果。
没有语言的思维缺乏温度。语言能力是人的智能结构中最基本的能力。人在生存中所需要的智商和情商都在语言中得到体现。如何用智慧点亮语言,用语言启发智慧,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商;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语言能力不仅是一种普通的生存技能,也体现人真善美的心灵境界。
没有文学的思维缺乏广度。文学就是人学。文学观照人生、书写人生、评判人生。文学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生历程,揭示人物命运,使人们从中受到启迪。我们要加强文学修养,纯洁道德情操,开阔眼界,丰富理想。
没有历史的思维缺乏厚度。历史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提供借鉴。只有前知五百年,才能后知五百年。前知五百年是学习过程,后知五百年是思考结论。没有对历史的归纳总结,就没有对未来的把握。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台湾大学当校长时,要求学生必须细读一个学期的《孟子》。读《孟子》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没有哲学的思维缺乏高度。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既能帮助人们面向现实问题,更能帮助人们仰望天空。对人的发展而言,哲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使人变得富有理性,使人有坚定的信念,使人能够进行复杂思维。在哲学熏陶下,人们会变得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文化,不仅有理智而且有智慧,不仅有考量而且有心灵,不仅有世俗的效率而且有人文的关怀。
中国文学绚烂多姿,中国史学博大精深,中国哲学独树一帜,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要有文史哲基础。尤其是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不学文史哲就会失去传承文化的根基。
人文素质与我们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人们没有人文素质,担任任何工作都不会出色,大家大师没有一个文史哲知识不丰厚的。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是优秀诗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出色的小提琴手,李四光是出色的钢琴家;美国的莫尔斯是电报的发明者,也是一位担任美国全国画家协会主席的著名画家。这些人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以综合的全面知识为基础,以全面的人格修养为基础。
工程师过去仅是工程技术行业的人员,21世纪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学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人的文化背景越宽厚,融会贯通能力越强,越容易接近科学前沿。什么叫天才?哲学家怀特认为:“天才是一个人的心灵中产生了有意义的综合。”竞争诺贝尔奖的选手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需要大思路、大智慧、大视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其说是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不如说是他用深邃的哲学眼光提出的伟大理论。歌德、席勒、贝多芬都受到康德哲学思想的熏陶,贝多芬音乐在本质上是康德哲学的旋律化或音响化。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这样解读人文素质:“语言是让你表达,文学是让你看见,历史是让你连接,哲学是让你定位。这些都是人文的价值。”
正像哲学家培根所说的那样,历史使人聪慧,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自然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文化对人的素质提升有巨大的作用。一个人只有高技能,没有人文底蕴,充其量是人手,而不是人才,生存尚可,发展乏力。没有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素养,即使聪明,也不是“大聪明”,也不是大视野,将来也不会成大器。
高层次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主要依靠文化积淀。文化的根本在“化”,这个“化”就是内化、融合、升华,超越这个“化”就会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把正确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到人的灵魂里,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这是自然科学所不能解决的。因为人活着需要支撑、需要鼓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会让人不知不觉认同接受,达到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人生道路能否走好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余秋雨先生曾说,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文化选择,真正伤害你的也是你的文化选择。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教科书,具有博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道德力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知识传授和道德精神熏陶结合起来,人才能获得整体发展。
人文不仅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生命信念,其核心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我们不仅要正确处理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更应懂得生命的意义。
(作者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