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艺苑 让童谣唱响课堂 山区儿童画教学的创新探索 激扬文字 笔墨生香 艺术教育须用科学的方式进行 绚丽扎染 多彩生活

第8版:艺苑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艺苑
08
【艺术课堂】

让童谣唱响课堂

□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陈秋

童谣是儿童口中传唱的歌谣,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朗朗上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上世纪50年代,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唱出了一代中国少年的心声,激励着祖国花朵们昂扬向上、快乐成长。如今,那一代人再唱起这首童谣,青春依旧、童心不老。这就是童谣的魅力。

近日,我听了一节小学传统文化课,再一次领略了童谣唱响课堂的精彩和神奇。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清代进士车万育编写的《声律启蒙》,节选了其中一段:“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执教者是一位青年女教师,执教的是小学二年级。整堂课以童谣吟诵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边读边诵,边诵边唱。在学生们手舞足蹈、富有节奏的唱读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流淌在每名学生心田。

课堂从吟诵《静夜思》、《木瓜》等古诗词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朗诵和吟诵的方式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借助视频进行了逐段的诵读。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师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对这部分,教师重点进行了传统知识的渗透和相关古诗词的连读。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对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怀,感悟诗句体现的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这是结题句。对这部分,教师组织学生以童谣形式反复吟诵,理解音韵对仗的特点,想象其深邃的意境。

最后,教师让学生以“早行之客”和“晚钓之翁”为主题自由写儿童诗,以深化认知、升华感情。整堂课在学生声情并茂的童谣吟诵声中结束了。

纵观这节课,以童谣的形式将传统的吟诵引入课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传统文化的感悟和丰富多彩的语言积淀在学生们声情并茂的吟诵中完成。尤其难得的是,在这节课上,教师还引导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李白的诗作《将进酒》,通过吟诵的方法,学生们很熟练地将其背诵下来,而且表演得有声有色。诵读固然重要,但反复诵读往往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喜闻乐见的童谣既让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枯燥,更让他们体验了传统文化的神奇美,从而在反复吟诵中将经典传统文化嵌入大脑,进而滋养心灵。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