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嫉妒心理 家校互动 合作共赢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用赏识和鼓励催开学生心灵的花蕾  浅谈英语优势教学策略 教育资源均衡化 农家子弟笑开颜  构建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渠道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嫉妒心理

□ 章丘市实验小学 部爱娟

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是一种破坏性因素,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它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由此可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消除嫉妒心理。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孩子争强好胜,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别人,这是无可厚非的。父母要引导孩子懂得人人都有参与竞争的权利,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权利,那种只允许自己领先、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的心理是不正确的。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克服这种错误心理,培养孩子豁达、乐观的性格,让孩子拥有宽广的胸怀。

二、要正确评价和适度表扬孩子。每个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如果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不断进步;相反,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因此,表扬孩子的时候不要过度,批评孩子的时候也不能太夸张。有些父母害怕孩子受表扬以后会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批评孩子时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或者严厉批评,或者添油加醋,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谦虚谨慎。其实,如果父母批评孩子时的语言和态度过于严厉,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以为自己一无是处,逐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心理强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相互间的竞争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的嫉妒心理过于强烈,而父母又任其发展,则会使孩子形成扭曲心理。例如,有的孩子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总是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并喜欢通过排挤他人来获得快感,进而取得成功。这就是扭曲心理的表现。

所以,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竞争,让孩子明白对手不是敌人,嫉妒也不是要强,进而使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另外,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同别人相比,以求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从而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四、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孩子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将来会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想根除嫉妒心理,首先要根除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充实生活。嫉妒往往产生于孩子的闲暇时,也会消磨孩子的空闲时间,如果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那么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过多放在嫉妒他人身上,而是把身心全部用于学习和生活。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五、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其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孩子内部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父母应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礼让的良好环境,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不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让我们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