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意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体会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习近平讲话突出强调了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时代的命题,我们要把立德树人重大意义置于时代背景下审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找坐标、找定位。
意识形态政治背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今天所面临的意识形态政治背景是任何时期从未经历过的,可概括为“四大社会影响”和“四大环境考验”。“四大社会影响”即世界格局加快转换、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渠道多元传播。“四大环境考验”即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是社会思潮的码头,社会上刮风下雨,高校就伤风感冒。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交锋从来没有停止过。高校始终是意识形态最活跃、最敏感的地方,是思想文化交锋最前沿的地方,是多元文化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人才、教材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高校意识形态斗争具有特殊复杂性:学术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学校内部问题与社会问题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正当利益要求与不理性的表达方式交织;个别问题扩大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
高校面对严峻复杂的社会环境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旗帜鲜明地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当今的世界背景。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有伟大的一面,也有渺小的一面;既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阴暗丑陋的一面;既有让人欣喜若狂的一面,也有令人忧患忧虑的一面。这个时代的负面能量对人思想道德的冲击是强烈的、巨大的,提出的问题前所未闻,人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某些人道德滑坡,价值扭曲,表现为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精神空虚,暴力犯罪,没有责任,没有理想。这个时代英雄主义在隐退,高层精英文化在失落,理性主义权威在弱化,人类精神家园在困惑。这个时代崇尚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中有主导、多样中有主体、多变中有主线,在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如何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挑战。
我们在开展道德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忽视了做人的教育,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文明交往方式的教育。今天,我们在世界各地创办了几百所孔子学院,而国内有的学生和干部却不读孔子、老子,不了解《论语》、《道德经》。我们对学生灌输了一大堆关于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大道理,有的却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不知道如何对待父母、对待师长、对待领导、对待朋友。
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的重要价值观,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迄今为止没人敢挑战这8个字,谁都不敢说自己不孝、不忠、不信、不礼、不义、不廉、不耻。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教育发展改革的背景。目前,我国大学从仰视国外高水平大学逐步转化为一种平等交流、合作竞争的新关系,有的大学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某些领域进入领跑者队伍。我们的舞台是国际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标准也是世界标准。这给我国大学带来历史性重大挑战。
最大挑战就是“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所谓一流标准即办学实力,不但看实力,还要看口碑;学校排名,不但看名次,还要看贡献;检查指标,不但看硬指标,还要看软实力;标准测量,不但看标准衡量,还要看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就是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既不生搬硬套,也不闭门造车;既坚持特色,传承精神,也面向世界,对接一流。对西方大学模式的简单移植和不当嫁接往往造成水土不服,同时又丢掉了自身的教育传统。当前我国大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不排除是因为西方高等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结合不当甚至互相冲突产生的。中国特色一流大学要面对时代发展潮流,坚定融入全球竞争合作,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智慧。
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要加强党的领导。世界上没有象牙塔大学,所有大学都是有政治立场的。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把握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教育宗旨,决不能用不同的标准去裁剪活生生的教育现实。
(作者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