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把学生的学习引入生活和实践的广阔天地 “生活即教育”要从五个方面实践 制作香囊迎端午 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推行“尚实教育” 培育“雅实文化”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五次参加全球模拟联合国峰会收获满满 校园短波 安丘市兴安街道中小学校:多级平台展示 多元评价引航 研学看世界 生命更精彩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研学看世界 生命更精彩

——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路上课堂”开讲

□ 本报记者 姚芳 通讯员 孙妮静

自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台以来,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制定印发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意见》。意见的出台如及时雨,让环翠区各中小学校的研学有法可依,放开了手脚。除了统一组织的研学旅行课程外,各中小学还结合实际和办学特色,精心挑选适合中小学生的“路上课堂”,让学生们通过研学“看世界”,了解各行各业,更好地规划人生之路。

“我们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注重小初衔接,精心策划,确定主题,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制订研学旅行实施方案,做到学段有统筹、年度有主题、单项有方案、安全有保障。”环翠区教育局宋军良局长说。

如何让研学课程延续、传承?各中小学全面开发学科与游学活动整合教材,建设课程实施资源包,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为常态化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如北竹岛小学的研学旅行以“四季”为切入点,以“游”为手段,以学科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实施策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其探究欲望,逐步形成独立人格,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现在我才发现‘累并快乐着’的真义!”参加学校组织的“春天,以树的名义”学科游学植树活动后,北竹岛小学学生于涵说。而在环翠区部分中小学,巧妙利用身边资源,“用脚步丈量家乡”的研学活动已经成为每个年级固定的课程。

码头小学率先尝试与当地报媒合作,双方签订《研学旅行课程合作协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设计涵盖课内外的精品研学课程。报媒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确定研学线路,策划、组织研学活动;学校发挥教学、师资等方面的优势,由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名师、名班主任等组成研学旅行课程专家团,开发、设计、实施研学课程。

“以前组织游学,从制定计划到考察路线,耗费了大量精力。现在能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把教师解放出来,精心准备研学课程。”码头小学德育处主任杨李红说。

为了让“路上课堂”不因“上路”打折,各学校针对研学旅行流程进行专人、专项、专责的精细部署。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一周,学校会将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报教育局,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根据学生数量和活动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人员成立工作组,细化方案和责任,周密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研学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融合、让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相结合,“边走边学”才是最终目的。在研学后,各中小学会依据不同研学内容,举办各种类型的展示、评选、观摩等“后研学旅行”活动,分享研学旅行成果,增强研学旅行教育效果,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交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建立过程性评价手册,并实施学分管理,进行总结提升。

“我们夫妻做小买卖,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时间陪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孩子给我们讲去靖子养殖场的见闻,说当地的龙王庙,我们听了比孩子还高兴。”孙家疃小学学生家长周先生说。

现在,全区各中小学正按照教育局意见在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工业科技、革命传统、艺术公益等方面的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精心组织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