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提升数学教育趣味性
近年来,曾经孕育了笛卡尔、拉格朗日、柯西等著名数学家的法国,数学教育却辉煌不再,学生数学成绩在各类国际测试中“跌跌不休”,法国数学基础教育因此长期备受民众质疑。面对不利局面,法国以提升数学教育趣味性为突破口,走上了数学教育“复兴之路”。
与经合组织许多国家一样,法国中学生成绩下降与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加大密切相关。尽管法国中等教育教学大纲需要按照教育法相关规定制定,理论上法国所有中学的教学内容是同质的,但一所优秀中学与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显然存在很大差异,教师教学方法水平不一,教育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哪怕法国国民教育、高等教育及科研部(以下简称教育部)在城郊、偏远地区投入了更多的教育经费,但这些学校的学生留级、辍学、学业困难的比例仍远高于优秀中学。
因此,法国教育部2014年颁布“数学学科战略型政策”,着重提升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该项战略型政策主要从制定符合教学时间的教学大纲、培养优质教师辅助学生学业成功和创造数学新印象3个维度展开,战略型政策提出10项关键措施,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法国教育部在“数学学科战略型政策”文件中,着重指出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在未来课堂上,教师应远离计算器,注意培养学生的手算、口算能力,赋予数字、计算更重要的地位;在代数、几何上增加演算法的使用,简化代数和几何的学习困难;增加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享受寻求答案、选择并创造自己的解题方法、保持探寻答案的渴望;加强学习过程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学习过程中实际问题、数字化设备、趣味性游戏的引用。
法国教育部还提出学科教育改革的几项重点: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助数字化设备等工具,打造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数学教师的培养可借鉴图卢兹学区经验,变更教师考核方式,注重教师职业化;借助计算机等技术设备解决教学问题。
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显示,法国学生的数学素养成绩进一步下降,位列65个参与测试国家的中位。PISA测试主要考核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学生应该在考试中展示其发现和理解已有信息、解读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评估答案的能力,这与法国课堂中数学教学的模式非常不同。因此,法国“数学学科战略型政策”提出,在未来课堂上,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特别要加强学生在知识外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课堂内、外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学生聚焦到数学学习上,法国一直在努力。每年3月中下旬,法国各中小学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数学周”活动,活动面向学生、家长和各类教育主体,重在展示数学生动、鲜活、极具吸引力的形象,强调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探索科学世界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摘自2017年4月26日《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