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小近视眼”
眼科医生们正在为一个数字忧心忡忡:20年前,上海市小学毕业生发展成为近视眼的仅为极少数人,但如今,刚入学的6~7岁上海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接近10%,三、四年级10岁左右儿童近视患病率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6~10岁发生近视的青少年,18岁成年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高于600度)的风险大大增加。
在小学毕业前,远视度数就已经耗尽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暨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许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视力发展状况表示忧虑。“我们统计,高达90%的大学生是近视。中国20~30岁年轻人中有20%患有高度近视。”
他说,一般来讲,相当一部分高度近视在中年以后会发展成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的患病率目前约为人群的1%至2%,中国至少有1000万以上这样的患者,它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可怕的是,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家长对此并不重视。相比于奥数培训班、英语提高班、“小升初”择校,给孩子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根本不算事儿。
许迅说,手机和平板电脑现在成了“懒惰妈妈”的陪伴神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学入学伊始,就被检出近视。
许迅说,除了遗传性近视,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天生的远视眼(正向度数),过去,人到了成年时,眼睛发育成为正视眼定型,保留轻度远视度数。但现在,我国青少年大多在还没有成年时,甚至在小学毕业前,远视度数就已经耗尽,“中国青少年整体人群的屈光度数已经严重向近视方向漂移”。
“爱学习”的东亚人近视发病率高
这种“近视漂移”的罪魁祸首,专家们认为,一是持续不断的学业压力,二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是,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在崇尚“学习”的东亚人群中最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伊恩·摩根2012年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韩国96%的年轻人(20岁以下)患有近视,排名第一,我国台湾地区的比例是85%,新加坡则是82%。
许迅强调,东亚人群的近视发病率高,并非出于遗传,一个例证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20%的中国人患有近视。
“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极端的学业压力。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即使这意味着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被关在室内。我们都知道,缺乏自然光会增加近视的风险。”他说。
许迅团队的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在入学后二、三年级近视发生率激增,到了三、四年级,约一半的孩子发展成为近视。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英语、数学、绘画、音乐、棋艺,却牺牲了体育锻炼和户外玩耍的时光。”许迅说。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的杨智宽教授介绍,喜爱户外运动的澳大利亚华人要比新加坡华人的近视发病率低20%,而研究表明,80%以上的近视发病与后天相关,为“获得性近视”。
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开展了信息化教学改革,有不少学校开展基于iPad使用的实验教学,杨智宽认为,这种方法尤其不明智,“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视力。研究表明,以目前的速度,20年后眼底病可能会大爆发”。
怎么办?
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曾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关注、缓解青少年近视问题。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出于学生减负的需要,还是出于增强学生体质的需要,上海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最直接的一个做法是——规定所有中小学校每天都要保证“阳光1小时”。
也就是说,所有的孩子,每天在校期间至少有1小时的户外活动。“教育部门的规定摆在那里,学校很重视,但家长是否全力配合,还真要看各人的重视程度。”许迅说。
“人的观念”总是决定一件事到底能不能执行下去、执行到什么程度的最关键因素。近视问题也是一样,许迅认为,近视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高发这件事儿,实际上并未引起家长们多大程度的重视。
这位医生在门诊接待中发现,除了弱视、斜视的患儿家长会重视治疗,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近视来看病,“家长觉得,配副眼镜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青少年近视“一定要医治”。根据许迅团队的调研,青少年近视后每年的度数增长幅度在75度左右,因此,6~10岁段发生近视的青少年,成年后绝大部分会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目前中学生高度近视比例是10%~20%,谁也说不准,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10年后会不会达到50%”。
而高度近视中,会有一部分发展成病理性近视,出现致盲的眼底并发症。高度近视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眼底病变会带来严重的视力损害,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低视力,乃至致盲,而这种情况,眼科医生们认为是“灾难性的”,“不能通过光学或手术解决”。
许迅说,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变成高度近视,但现实是,目前10个青少年里至少有一两人发展成为可怕的高度近视,其中相当一部分将最终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视力。
“大多数患者只会在视力已经非常差的时候才寻求治疗,但情况往往已经不可逆转了。”许迅说,对青少年来说,光学离焦原理设计的特殊眼镜如OK镜,以及M胆碱受体阻断药物如阿托品,是目前业界公认能缓解近视快速增长的措施。可惜的是,大多数家长对此并不在意,也未寻求过眼科医生的帮助。
(摘自2017年5月19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