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实验中学校本课程“走”起来
操场上,六年级的800多名女生正在练习为运动会准备的搏击操;音乐教室里,大提琴、小提琴、二胡、琵琶等演奏出动听的乐曲;钢琴室里,歌声与琴声相伴,天籁般动听;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等科目的拓展课程也正在进行……3月30日下午,在东营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场景。
“这是学校设立的校本课程选课走班时间,学生们打破班级建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东营市实验中学副校长张利波表示,这一举措是学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在课程改革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
该校本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将校本课程建设列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在实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的同时,注重促进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课程化,不断探索发掘新的课程资源。
“自2010年开始,我校在初一年级开设校本课程,2014年9月起又开始尝试校本课程选课走班。校本课程选课走班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该校教学处主任赵学刚说。2016年,学校从三年制转为四年制,同时招收六、七两个年级,在六年级开设了60人的民族管弦乐团、40人的舞蹈团、50人的合唱团、50人的英语口语俱乐部、80人的国学社,还有体育啦啦操社团等。
该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步骤、预期效果、课程修订续用等。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发资源,在课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开展研究,在实践研究中提升质量,为学生们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同时,本着以校为本、自发自愿的原则,该校将校本课程变成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该校教学处副主任吴小梅介绍,本学期初,学校组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申报工作,教师们热情很高,仅一个月,就收到了25项申报项目。记者翻看档案记录,发现这些项目包括课程改编类、课程整合类、课程补充类、课程拓展类、课程新编类等。例如,七年级语文教研组针对课程特点大胆改编,采取“单元整合教学”的方式改编教材;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开发了《数学研究性学习》,地理教研组开发了《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地理环境教育》等课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地理,在学习中找规律……
搏击操训练结束后,记者见到了带队的穆兰老师。她告诉记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以后,教师的教学任务增加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我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上校本课,走班上校本课可以认识很多同学,交到很多新朋友,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也可以跟着更多的老师学习。这些课看似与考试无关,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上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态变得积极了。爸爸妈妈也非常支持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该校啦啦操社团的六年级学生王墨白说。
“今年,我们将校本课程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大力倡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校本课程让学生增加了自主选择权,既增长了长板,也补足了短板。同时,教师们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探索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很多。”东营市实验中学校长李家军表示,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校本课程体系,并将此作为学校优质发展的核心和提升办学特色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