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未成年人伤亡事故多发,儿童安全风险知多少
今年6月以来,各地发生多起涉及未成年人的安全事故。不管是文字报道还是视频、照片,安全事故发生的那一幕让每个人揪心。孩子为什么会陷入险境?除了监护不力,还有一大原因在于,家长、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成人对孩子身边的安全隐患知之甚少或视而不见。孩子身边有哪些常被忽视的安全风险?
农村被习以为常的隐患
4月7日傍晚时分,在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两名3岁孩童爬进一工地混凝土搅拌机玩耍,不小心触动电源开关,导致搅拌机启动,一名女童当场死亡。据赛马镇党委书记介绍,涉事搅拌机位于一村民自建房工地。事发时,该工地已停工多日。
生活中任何一场悲剧都不是单纯的意外,它的产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家长能多提醒几句不让孩子靠近搅拌机,如果施工村民能在停工后切断电源,如果搅拌机附近能多一些防护措施,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在不少农村地区,小工厂多、盖房子的多,家长也很忙,加上各类安全生产问题突出,滞后的农村儿童安全意识与复杂的生产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大人而言,搅拌机是比较熟悉的生产工具,在“习惯”之后也就忽视了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各类搅拌机也就成了隐藏在路边的危险设施。而除了路边的搅拌机,农村地区还有不少危险因素。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目前在北京工作的华志斌,半年前曾带女儿回老家的亲戚朋友家拜访。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华志斌对乡村中的安全隐患深有体会。他向记者讲述了种种儿童安全隐患:
小型灌溉用水库和山涧里没有任何防护或者监管,水库里曾发生过多起儿童伤亡事件;没有任何护栏的道路,一边还是很深的河道;化粪池上腐烂的木盖板;农药包装袋被随意扔在河道边;有些道路,房子或绿化带紧贴着道路转弯的地方,很容易一探头就被撞了;有些电线搭建不合理,也没有人修剪已经搭到电线的树枝……
“最让我担心的就是,没人注意到这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每每说起这些安全隐患,我得到的答复都是:‘担心啥,我们不都活得好好的。’”华志斌无奈地说。
游乐场危险在不经意间
夏天来临,儿童游乐场因为凉爽好玩成为很多家长带孩子玩乐的首选去处,但与此同时,部分儿童游乐场因缺乏监管,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对于商场儿童游乐设施和一些素质拓展项目的安全性,北京某素质拓展中心工作人员袁强(化名)对记者说,每个孩子的适应性不同,有的孩子七八岁也不敢玩,有的孩子三四岁就敢尝试,确实有一定危险性,但拓展训练就是要锻炼孩子,没有挑战也没有意义。
“在孩子不敢走的地方,我们有工作人员指导,但孩子全程是自己完成的。”袁强说,他们每天会对游乐设备进行检查,在没有安全帽和护膝的情况下,孩子可以直接上去玩,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孩子免不了会不小心磕碰,不过还没出现过大的问题”。
然而,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的信息显示,2014年至2016年,北京法院共审判了以“公共场所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为诉由的案件710起,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例51起,占总体的7.2%。
在北京法院审判案件中,伤亡事件发生场所主要集中在水上乐园、儿童乐园等。
儿童安全重在事前预防
可以说,在我们身边,孩子面临的安全隐患多种多样,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儿童的安全隐患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显的隐患,家长警觉性较高;一种是暗藏的隐患,家长警觉性低甚至没有,靠孩子自己注意并主动避开危险远远不够。
“我做过很多儿童安全工作,通过文字、动画或与组织机构合作,以唤醒更多成年人的防范意识,家长是防止儿童危害事件发生的关键。”在北京中小学从事安全宣传公益项目的施娜对记者说,有关法律的不健全,是家长安全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是,这部法律在家庭保护方面的规定却较为简单和模糊,没有“家长不应将孩子置于险境”的具体规定。家长行为没有法律约束,不会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失职,这是家长安全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的根本原因。
在今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国公共安全教育基金会主席李晓鹏说:“我们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安全的措施。让幼儿从小学会识别风险;让小学生学会规避火灾、地震、踩踏、性侵等风险;让中学生学会处理骨折、外伤等风险;让大学生不仅懂得自救,还会助人。”
“我去给学校上安全课程时,曾经有校长表示,你讲的安全常识我们不爱听,你给我们讲讲如果学生发生事故,学校该怎么应对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预防中小学生被害问题专家王大伟说,“儿童安全重在预防,而不是事后救助。”
王大伟告诉记者,儿童安全隐患往往发生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群中。比如说,幼儿园的花盆有尖尖的棱角,不能因为一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就认为这个带着尖尖棱角的花盆没有安全隐患,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事前排除这些隐患。
“安全教育是教育一个孩子,牵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施娜对记者说。
(摘自2017年6月14日《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