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活力的教育新生态
——安丘市教育信息化应用走笔
安丘市实验小学校长张宝成随手点开电脑桌面上的“班班通”教学系统,一至六年级所有学科教师的上课情况立即呈现在显示屏上。张校长对记者说,他最近特别关注的是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对运用不够熟练的教师,将进行约谈。
在安丘市,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校长不但要亲自抓,而且要带头用。正是有了这样的好举措,安丘教育信息化走到了全省前列。该市教育局相继在山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会和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上发言,并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优秀应用成果展。
信息化助力教学高效化
“以前,有的学生问我景泰蓝的制作流程,我费了很大劲儿,讲得口干舌燥,可是学生还是如堕五里雾中,难以理解。如今,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图文并茂的景泰蓝制作流程、实物彩照。不用老师讲解,学生自己就能看明白。”该市新安学校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这样说。
信息化让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不断变化、教学评价日益多元成为现实。安丘市锦湖小学校长王维信说:“互联网让以往太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适合中小学生的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地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大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形象化、高效化也变成现实。”互联网在推进必修课程内容创新的同时,使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也变得天宽地广。
在安丘市锦湖小学,每周三下午是社团活动时间。上课铃声一响,全校近3000名学生兴高采烈地走进自己向往的社团开展活动。仅创客社团,该校就开设了机器人、3D打印、VR体验、STEM课程、激光雕刻等多种课程。在身临其境的实践创新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目前,“互联网+教学”在该市中小学蔚然成风,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成了教师们的得力助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课堂上的时空限制被完全突破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学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教师不再单纯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
如今,该市还建成了以学科知识点为核心,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院校和成人培训所需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库。建立了信息化骨干教师人才库,380名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名师每人每周至少上传一节精品课例。目前,名师课程已达1.5万余节。
为探索互联网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创新的运行机制,该市开展网上教学研究,城乡教师足不出校就可以与各校的名师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大大提高了教研质量。同时,还利用视频教学及观摩系统,定期进行城乡、学校间的网络观摩学习及在线培训,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该市为青云双语等10所学校配备了智慧教室,重点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试点,为智慧教室的推广使用开了先河。
信息化助推管理现代化
清晨,在安丘市教育局学府街幼儿园,幼儿只要在门口一打卡,班级电脑同步显示幼儿头像;食堂电子屏实时变动数据,为餐厅工作人员提供配餐依据。在该园,电子接送卡不仅是幼儿的出入凭证,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智能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家长、教师、学生的欢迎。
截至目前,安丘市已经建成了32所这样的“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11所学校被潍坊市教育局评为“互联网+教育”示范校。该市制定了《智慧校园管理办法》,公布了智慧学校(幼儿园)网络基础设施、健康安全管理和教学服务管理3个A级指标和50个B级指标。把安丘一中、明德学校、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和教育局学府街幼儿园等定为试点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师生考勤、学生接送、教学课程安排、课堂学习实况、活动精彩瞬间和通知公告等信息都通过APP手机客户端推送给教师和家长,实现了学校和家长的互动交流,全面提升“互联网+教育”水平。
教师管理中,学校可以通过视频网站浏览办公室、教室、功能室、操场等师生的实时活动,网站后台自动记录教师的各项常态工作,为年终奖优评先提供依据。级部、班级之间通过校讯通、公共邮箱、网站等信息平台进行文件的浏览、传输,给教师提供最便捷的支持,降低教师工作量,实现低碳环保、有效的网络办公。信息化工作方式让教师们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一日活动的研究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以前,到教育局参加会议,早上6点出发,一个半小时才到,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如今,教育局通过网络召开视频会议,既节省时间,又提升了效率。”在安丘市最偏远的车庄小学担任校长的解德光介绍说。据统计:从2016年至今,该市教育局召开视频会议和教研等活动206次,33.8万人次参加会议。视频会议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该市还开发网络视频教学平台、网上教研平台,设立虚拟网络社区,拓宽资源应用平台,打造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网络学习人人通空间,创新电子备课系统,搭建在线培训平台等,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便利。
鼠标只要轻轻一点,想看哪个学校就看哪个学校,学校的情况一目了然。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及信息技术大数据采集、分析、整理的优势,该市以“安丘市教育云平台”网络数据云为依托,将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录取、物品订购、教师学生管理考核、财务审批、校务公开、信息发布等工作全部在网上进行,实现了大数据管理,进一步解决了部门之间数据孤立的问题,提升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促进评价公平化
王小华是安丘市柘山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早晨上学几点上的校车,坐在哪个位置,校车是否超速,几点到达校园……这些情况,小华妈妈在家里都能用手机看到。在该市教育局及各教管办的校安工程管理平台上,也能清晰地看到辖区内所有校车的情况,并能对超速、超载等问题进行有效监控。这些数据是对校车司机、学校安全工作进行评价的基本依据之一。
评价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该市每一所中小学,只要打开学校网站,登录学生电子档案,学生的成长信息便一览无余。学生电子档案是该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该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要多维度地记录学生成长的数据,真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让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完整显示出来。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学生成长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市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内容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个A级指标和30个B级指标。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数据进行动态抓取和实时记录,上传校园网;家长、教师通过互联网能够更直接地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潜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方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家校共育实实在在落地。
同样,该市还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师评价上。以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基本由学生的成绩来体现,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组织与整合能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师积累的经验通过互联网共享的程度等,都将成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为此,该市中小学都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个人空间、学校个性空间和镇街区共享空间,既为教师在电子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档案和使用自己的档案提供方便的编辑、查询和维护方式,又为教师进行校内、校际交流提供快捷的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方式。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相互评价,每个人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评价。这种多元评价形式,改变了以往评价形式、内容单一的现象,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
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该市教育局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特色校园评选、家庭教育示范校创建、校园文化艺术节、最美教师评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不但解决了时空、安全、资源难以调控的问题,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更提升了评价的公开化、公正化、公平化程度。同时,该市教育局还通过数字电视、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教育动态,展示教育成果,提升了教育知名度和社会满意度。目前,安丘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