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记奋进中的枣庄市峄城区职业中专
打开枣庄市峄城区职业中专的网站,学校简介中一个个荣誉赫然入目:“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枣庄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承办单位”等。
峄城区职业中专是在整合原峄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枣庄十中和枣庄二十一中优质教学资源基础上,新建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名字变了、牌子换了,将来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
以校长王伟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严谨治学、协作创新”的校训和“ 团结勤奋、一专多能 ”的办学理念,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观念和行动上的变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很快,从体制的突破到路径的变革,再到理念的提升,处在全市中职学校二三流水平的峄城区职业中专,一跃上升至全市“第一梯队”职业学校。
2014年,峄城区职业中专紧紧抓住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建设目标,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省级品牌专业,切实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立德树人 培养高素质学生
立德树人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曾有专家指出,衡量一所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标准,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和技术上,还体现在其综合素质和人格品质上。
因此,峄城区职业中专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围绕“责任、诚信、感恩、宽容”等主题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弘扬传承不息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和创造性人格的未来社会领跑者。
置身校园中,你会发现,教学楼走廊以知名企业家介绍、安全环境教育、励志和传统美德教育等为主题,放置了60多块宣传牌;主干道路两边安放了以“四德”教育为主题的宣传牌匾;主干道灯柱内容为优秀学生事迹介绍。在教室和宿舍开展的个性特色教室文化氛围评比和温馨班集体建设活动,更是将校园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生要做一个文明人和文化人。
这一切,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该校坚持召开每周一到两次的班主任例会,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和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近年来,共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班主任会议50多次,举办4次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实施全员“导师制”,加大对学生思想、学习辅导力度和生活、心理的指导与疏导。创设“全员育人”氛围和工作机制,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家校共同教育的作用。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为班主任订阅《德育报》、《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工作漫谈》等报刊,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管理水平。组织班主任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参训班主任占班主任总数的90%以上,全面提升了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先后选派孟凡法等6名教师参加省级班主任工作培训。
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争当育人模范已内化为峄城区职业中专每位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该校组建了新一届学生会,加强学生会人员和班团干部的考察、任命和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将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在学生中威望高、工作有思路、愿意服务的学生吸收到组织中来。不定期召开各类学生会议,强化其思想和常规教育,不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思想素养的养成。
该校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通过“抓小事”、“抓细节”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一旦发现学生违纪现象,及时利用早操、课间操学生集会的机会指出错误,责令整改,并警示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经常开展强化周活动,有针对性地对纪律、卫生、出勤和礼仪等进行强化训练。如纪律检查强化周、卫生评比强化周和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等。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落实。如:学生会不同部门成员每天对学生日常行为、班风、学风的检查评比反馈量化;每年举行2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和4次纪律强化周活动,每次活动均有方案、动员和总结大会。严格的新生军训和全面细致的入学教育,定期的仪容仪表检查,实习返校学生的“角色转换”强化周,封闭式的学生管理,严格的作息特别是就寝纪律,严厉的学生处分制度、课堂集会及跑操纪律整顿等措施不断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其文明素养,保证良好的校园秩序。
立足学生实际,利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尝到主动发展的乐趣,体验生命成长的幸福。坚持德育“三化”,即德育活动化、活动社团化、社团课程化。坚持开展的德育主题活动主要有:“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母亲节”征文活动,“浓情5月”歌咏比赛,“歌颂伟大的党、做有道德的人”征文活动,“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感恩系列活动,“爱护公共设施、提升文明素养”誓师大会,“庆国庆、歌唱祖国”合唱比赛,环保卫士和植树活动,师生远足活动,和各初中学校合办大型元旦联欢会,开展孝星、学习之星、环保之星、技能之星等“星级学生”评选活动等。大量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既增加了学习生活的吸引力,又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找到自信、锻炼能力。
充分发挥社团活动作用,搭建育人新平台也成为该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每次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和学生社团紧密联系。组建了篮球、乒乓球、舞蹈等十几个社团,大多数学生加入了1个或几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辅导教师、学生负责人和骨干社员,社团活动纳入规范的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活动。
此外,该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会举办以挑战自我、强化集体意识和激发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意志,培养和促进师生团队互助精神为目的的30公里长途拉练活动,让师生往返在学校和石榴园之间。学生自发组织了各种志愿者活动,进行社会考察、公益劳动,如上街打扫卫生、做高中考志愿者、倡导低碳生活等,利用节假日到附近的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注重教学 追求质量求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作为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现有在校生3002人,教职工 141 人,开设有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物流服务与管理等6个专业和高职升学班。其中,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市级示范性专业。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既是摆在该校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事关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峄城区职业中专从优化过程管理入手,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之间的界限,通过举办技能比赛,注重学生学以致用、技能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倡导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研究,用激情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每年都会召开多次教师代表座谈会、教学专题会和任课教师会议,对教学常规提出要求,严格教学常规管理,抓实常规考核。坚持每周一次教师教案检查统计,每月一次教导处汇总检查,及时将检查结果予以公示和总结。制定实训课管理意见,坚持课课检查并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采用教师讲授和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实行分组教学,注重实践。在教学评价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上则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评价密切结合的原则,引导培育一批既能上理论课又能带实训课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每年都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高职院校或企业脱产学习,选派专业教师与企业开展产学合作。仅2016年便投入5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类教师培训,人数达100人次,通过上联高校、下联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以教学新秀为后盾的专业教师梯队正在逐步形成。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开展“中职魅力课堂”评比活动,通过教案评比、组内评课和教学反思等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开展以“书香校园”建设为主题的师生读书和交流活动,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和开设晨读阅读课等方式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底蕴。积极参加市中职公共基础课、微课评选及教师技能比赛等活动,7名教师获奖。其中,任敬伟老师在全市教师技能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并参加省级技能比赛。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该校将理论教学与相关实训教学相互融合、交叉进行,推出专门实训教学周和毕业前综合实训改革。在教学场所安排上,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和综合实训区,实验室设讲学岛,实训车间设讲解室,在实验(训)室上相关专业技术课。
要想把教学计划从纸面变为现实,必须依托相应的硬件条件。近几年,该校集中财力建设了数控机床、数电模电、焊接、导游模拟和计算机综合等30余个校内实习实训车间,配有各类实训设施1000多台(套),设备资产总值近2000万元,形成了实训场所“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教师技师化、学生员工化”的格局。
峄城区职业中专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修订《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制度》,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实训课的意见》等教学制度要求;坚持常规业务的定期检查评比和课堂教学“课课查”制度;把教改聚焦课堂,定期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定期举行学生和家长评教活动。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风考纪。每年除文化课举行4次综合考试外,学校还举行3次全体学生参加的专业技能大比武。每次考试有动员、有成绩分析、有总结表彰,并坚持学生补考制度。
面对每年的职业技能比赛,峄城区职业中专树立“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办学理念,做到上上下下高度重视,班班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实现技能竞赛专业、教师、学生的全覆盖,选拔参赛项目、辅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同时成立了技能大赛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参赛培训方案,确保辅导培训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大赛辅导团队遵循既定目标,认真研究竞赛方案,坚持规范训练、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自2013年以来,学校连续3年蝉联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奖牌总数第一名,连续两年成为枣庄市获省赛奖牌最多的学校,也是全市唯一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奖牌的中职学校。
此外,为构建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加强对口升学班的日常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坚持升学班月考制,并及时进行成绩分析和表彰,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 49名应届毕业生通过免试和单独招生分别被威海职业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提前录取。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上,该校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专业骨干团队和“双师型”队伍为重点,通过完善教师理论进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校本教研等措施,实现师资的转型与能力提升。2014年、2015年共选派20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和境外业务培训,邀请山东省职业学院和鲁南机床厂等单位的行业专家18人次到校指导专业课教学和技能大赛辅导工作,涌现出了董凯、郭晶等转型较为成功的一大批教师。2014年以来,该校有2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励,6位教师获得省级奖励,25位教师获得市级奖励。
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研究以教师转型,建设有吸引力的文化理论课堂和追求实效的实操课堂为主要课题,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务实的教学研究制度和措施。坚持全员教研、全员赛课活动,举办多次课堂教学辅导讲座,邀请市内外十几人次行业骨干和教学骨干送课到校。仅2014年,学校就获得近40项国家、省、市级业务奖励。
校企合作 打造共赢“新天地”
近年来,峄城区职业中专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教育教学装备,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注重突出学生技能培养,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产学结合机制,产学结合不断深化。
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峄城区职业中专认识到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深刻认识到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与企业广泛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质性合作。
为此,该校先后与无锡夏普电子有限公司、东营万达集团、江苏无锡电子仪表工业公司、大金机电(苏州)有限公司、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厂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办学。采取订单式培养,办好企业冠名班,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习和见习。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不少于6个月的前提下,采用集中和分段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学生见习和实习时间。现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已涵盖开设的各个专业。
中职学生年龄偏低、思想不成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该校进一步规范学生实习的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学生离校实习期间,学校专门选派带队教师陪伴,随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生活、工作、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详细制定学生的实习方案,关心学生生产和生活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协同管理,共同组织好学生的技能实训工作,确保实习效果,厂方评价较高。
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强与无锡夏普、东营万达等企业的联系,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参观考察,建立与用人单位沟通人才需求信息的网络通道。积极采取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强化技能训练,按需施教。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对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跟踪管理,并制定预案,积极为他们的二次就业提供帮助。认真开展岗前职业指导和上岗教育,通过案例剖析和毕业生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最近几年,受就业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很多企业纷纷缩减生产规模,导致用人量大大减少,使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再次面临“找工作难、找理想工作更难”的状况。但是,这种情况在峄城区职业中专的学生身上丝毫没有体现。推荐学生就业时,该校积极开展企业、市场调研,强化与企业的联系,多渠道寻求就业市场,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在认真研读国家的职教政策,努力掌握劳务市场的人才结构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准确专业定位,做到了既放眼长远又立足现实。
2014年以来,该校2000多名毕业生大都在离校前已联系好工作单位。学校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把他们送到一些知名企业就业,从而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实习就业工作。
“职业学校最宝贵的办学经验就是瞄准地方市场和产业结构变化,根据需要设置专业,做到与地方经济同步发展。”王伟介绍说,学校必须根据市场的阶段性需要,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比如,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他们就重点在数控、机电专业上做文章。同时,还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关调整和优化。
为更好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服务,该校建立了完善的实习带队教师及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每年都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意向和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对已经参加实习或就业的学生,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并进行归类、分析,然后反馈给学校和企业,以便校企双方加以改进。
除此之外,该校还不断完善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把职业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托职业培训中心广泛开展面向三峡移民、下岗职工、企业员工、农转城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近两年培训超过2.5万人次。整合专业、优化资源,开展短期培训,积极对接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与区农业局合作,成立了“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力争培养农产品加工人员、信息员、农产品质量监督员等700名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了400名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技术项目研发,服务企业生产,服务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