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的记忆镌刻在心灵的故乡
——致二○一七届毕业生
一年一度,毕业季如约而至。
校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离愁别绪。
什么是大学?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在这里,“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什么是毕业?其英文“graduation”的词根不是“完成”、“结束”之意,而是蕴含着开始、进步的意思。毕业,是整装待发前的小憩,是漫漫前路的新起点。年轻的大学生则调侃道:“学校就像门口的公交车,上去了还回来,那是放假;上去了,不回来,那是毕业……”
于是,有一种别离,叫大学毕业。
为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举办一场毕业典礼,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这是大学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穿学位服、戴学位帽,由校长拨穗、正冠等,这些庄严肃穆的礼仪程序代表着经年勤学攻读的累累收获、难言别离的师生情谊,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故有人称之为“人生加冕礼”。
回望来时路,母校已经在你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这里,“成长”是首选项,你们用激情和汗水写下了温暖的篇章。经过4年或3年的学习和锻炼,你们学习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在这里,你们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破茧成蝶,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蜕变。作家老舍先生曾说:“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是大学生活那一段。它是清醒的、意识的、自动的、努力向上的生活,而且是后半世生活的根基。”这句话至今隽永依然。
走出校门,你们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成就”即考题,你们的选择和奋斗将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融为一体。真正步入社会以后,你就会发现,与大学相比,有太多的东西变得复杂,变得让你看不透。有时,你可能会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甚至领悟“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就是残酷的生活。
请你笃信并践行“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与人为善,结伴同行”的原则。歌德曾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成功的因素中,专业能力、知识和经验只占1/4,而良好的合作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将更有助于成功。只有以平常心待人,以平和心做事,多与靠谱的“高人”交往,多与“有料”的行家里手过招,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多彩。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你只要认准了方向,就必须照直走下去,“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请你永葆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无论遇到怎样的不顺心、不如意,你都要竭力做到一笑而过,多一分理想,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情怀。在沮丧的时候多读一读乌尔曼的《年轻》:“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请你执着如一!今后的你可能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艰辛、磨难,但别轻言放弃,而要持久地让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保持希望。倘若你觉得累,那表明你正在走人生的上坡路。要始终恪守正道,坚信“每一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浇灌,这就是最好的未来”。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到最后,你都有属于自己的灿烂日子。
这场毕业典礼后,你的身份由“学子”旋即变为“校友”。
改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情缘。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这是流传于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哪怕飞得再远、再高,也需要有几座歇息的暖巢。这样的暖巢一辈子没有几个,除了故乡,便是见证你笑过、哭过、爱过、走过的这所大学。
这里成为你人生征途的一个驿站,也是存放你这份青春记忆的心灵故乡。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的时候,树影有多么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
青春如舞,岁月如歌。
希望与梦想,值得我们一如既往地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