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 均衡发展
——菏泽市牡丹区多措并举化解城镇“大班额”
近日,记者在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南校区建设工地看到,新建设的4座教学楼和体育馆都在紧张施工中,以确保今年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
据悉,牡丹区二十一中南校区扩建工程,新增建设用地70亩,新建各类校舍3.28万平方米,增加学位4500个,总投资达1.25亿元。
在寸土寸金的菏泽主城区把这样一块商住用地调整为教育用地,充分表明了市、区政府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的决心和魄力。
作为菏泽市主城区的牡丹区,化解“大班额”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近两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学校所承受的生源压力越来越大,普遍出现“大班额”现象,导致校舍、师资、内部设施配备等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牡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关切,把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当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坚持标本兼治原则,扩增量、改存量,大力加强城区学校建设,努力实现城区教育资源扩容增量。
2015年10月,根据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状况和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牡丹区编制了《2015~2017年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与实施方案》。该区3年内规划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17所,总投资13.6亿元,新增建设用地1267亩,建设中小学校舍面积38.09万平方米,增加中小学教学班723个,学位3.4万个,计划到2017年底,基本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同时,随着城区棚户区改造进程的加快,适时增加教育用地,及时预留教育发展用地,确保教育发展需要。
为落实这一目标,牡丹区全区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和思路,将解决“大班额”工作纳入全区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将解决“大班额”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全区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并作为对相关镇街政府和区直部门的年终评价依据。对于重点城区学校建设项目,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学校建设指挥部,每个项目明确至少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切实解决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该区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将教育重点工作由教育部门工作层面提升至政府工作层面,为重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牡丹区还建立了以区长为召集人,相关镇街政府和教育、财政、发改、国土、建设、环保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教育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在选址、立项、土地预审、环评、震评等手续办理上实行“集中办公、一条龙审批”的办法,精简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项目推进效率,避免出现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现象。
对于解决“大班额”工作,牡丹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教育局还制定了详细的督导考核办法,对相关镇街政府、区直部门、项目学校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督导。拉出详细的责任清单和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对相关镇街政府、职能部门、项目学校的职责内容和完成时限进行了明确规定。对照责任清单,对进度缓慢、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的部门,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强有力的督导机制,确保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办好教育的良好局面。
在资金投入上,牡丹区创新项目融资方式,拓宽教育资金筹措渠道。首先加大了区级财政预算投入,牡丹区财政每年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大班额”工作资金不足问题;其次,将两项教育附加每年约8000万元和社会抚养费计提20%教育资金重点投入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建设工作;三是积极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向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申请“大班额”项目政策性贷款8亿元,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四是运用PPP模式融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合理整合城区学校建设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拓宽教育资金筹措渠道。
由于科学规划,资金投入到位,牡丹区解决“大班额”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8.6亿元,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10余所,新增中小学教学班423个,新增中小学学位19875个。目前,重庆路小学、中华西路小学第三期扩建工程、国花学校、二十一中南校区等正在施工建设中,暑假后开学将陆续投入使用。这些工程全部完成后,可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33.62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教学班468个,新增中小学学位22560个,该区将按要求完成化解城镇“大班额”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