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创新孝道教育 促进学生成长 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 小学数学生本教学中的前置研究 探寻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路径 沂南兴起红色体验游 浅谈如何上一节好课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探寻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路径

□ 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 谢丽

作文课上,总有学生咬着笔杆愁眉不展,总有学生翻看他人文章抄袭不断。怕写作文,成了不少学生的通病。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从“怕”到“喜欢”,自觉去写作文,确实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思。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学生观察方法,记好观察日记,并养成习惯。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人物、事物时,要求他们随时把观察的现象记下来。观察景物时让学生明白,所谓景物,是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也就是一定范围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以及某些自然现象。观察景物应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征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观察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通过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的思想,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才有可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来。学生经过观察获得了生活素材,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了,也就写出了真情实感。学生认真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便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灵感,总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向知心朋友倾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写日记,把学到的表达技巧运用其中,对优秀日记及时讲评表扬,使学生产生写日记的浓厚兴趣。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提高。同时,日记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学生写作文时随手翻翻日记就不愁没有素材了。

二、多读好书,勤写多练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作文应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先生所说的“多看”,指多看书报,又指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获得直接的知识。“多练”指的是多动笔写,经常进行作文练习。

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其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文章一篇,然后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在本子上。积累词汇,写作时灵活运用,使文章表达准确,有血有肉。同时要求他们写日记一则,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

三、结合例文进行仿写练习

吕叔湘指出:“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课文无论在定题、立意、选择还是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是小学生作文的很好范例。所以,结合课文进行仿写训练,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培养的一种可行方法。但是,仿写不是作文的目的,只是为学生提供作文的思路框架。当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之后,教师应逐渐鼓励他们抛开例文,自己去构思作文,并有所创新。

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评改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作文评改应采取多种形式。教师批改作文时,评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学生写作文的热情会更高。另外,应采取教师批学生改、同学之间互批互改、选择一两篇习作集体讲评等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又对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叶圣陶曾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学,不单纯教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我就是按照这一宗旨指导教学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