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如何让高校和考生获得更多自主权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制度改革之一。目前,上海和浙江两省市的改革试点进入尾声,录取工作接近完成,整体平稳,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么一场重大的教育变革,涉及的方面非常多,非常复杂,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7月26日,一场名为“高考改革实践与展望”的研讨会在上海百年老校格致中学举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首先点题。
在一天的会议中,150余名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学管理者,以多元的视角,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3+3”让学生可按爱好选学科
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认为,现在教科书上的内容绝大部分是过去式,简单地用过去的知识去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世界是不可取的,“所以必须从课程入手,改变以单科教学作为唯一教学目标(的状态),课程要整合。这种整合是‘新高考’为高中改革提供的一种道路。”
浙、沪“新高考”改革通过增加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极大地增加了高考的多样化和学生的选择。以考试科目为例,上海学生在语数外之外的6门中选择3门考试,学生有20多种不同的科目组合可选;浙江学生在语数外之外的7门中选择3门考试,有35种不同的科目组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3+3”科目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增加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考试选择权和学校选择权,使得学生有获得感。
“我们也应看到,理论上‘新高考’给学生增加的权利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落地,许多学校提供的科目选择还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社会还是过度关注高考总分和状元,这些功利性的应试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熊丙奇建议,要规范学生选科数量,把科目考试时间调整至高三,不对高一、高二的正常教学产生影响。
张志敏也认为,“3+3”考试模式下,存在博弈成分,有的学校和考生会寻找考试技巧,这些都需要在制度上进行相应完善。
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考试科目改革
“都说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仅仅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吗?” 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认为,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我们还要思考如何不断完善这一制度、真正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起到引导作用。也要思考,财力贫乏地区的高中如何解决“新高考”所需要的师资和场地等问题,如何规避新一轮高考的种种应试弊端。
“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才、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全职委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延申认为,高考制度总体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被社会认可,但是存在一些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刘延申特别强调,2014年启动了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试点,目的是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但是,这场高考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考试科目改革,还有很多其他措施: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业计划,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考试的政策措施等。
一直从事高考改革研究的厦门大学教授、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则认为,“新高考”是恢复高考40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是全面系统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以前的改革基本是单向的。“如果改革成功,可以带来不少效应。这次改革好处很多,挑战性也很大。”刘海峰提出,“改革取得成效,值得推广,可复制,如果有什么值得改进的方面,就应该加以科学调整。”
“三位一体”增加高校选择自主权
2011年开始,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开始试点“三位一体”招生,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和综合素质评价(含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三方面的评价结果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当年只有260个计划名额。
7年来,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今艺术类和体育类校测部分占到60%。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翁灵丽认为,“三位一体”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制度,有利于高校获得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从2011年到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中,农村和城镇学生的数量逐渐接近,明显优于自主招生和保送生中这两部分学生的比例。通过数据,翁灵丽也看出,“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在学业表现、综合能力、就业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三位一体”还能倒逼高校进行专业调整。
“‘三位一体’同学高考平均分比统招同学低30分左右,但在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高于统招生。”翁灵丽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入校一两年后,“三位一体”招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各种评优奖励也高出统招学生。
“高考改革要注意中学的多样性,改革要着眼于大部分学生和大部分中学。”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吴敏提醒注意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公平性问题,规避唯分数论,特殊专业可以提出对测试科目的偏重。此外,面试笔试分数在综合评价所占的比重如何,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如何来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和探讨。
(摘自2017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