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手绘《喜迎十九大》 校园短波 广开会话渠道引导学生交际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妙笔生花 我给学生一块“糖”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基教论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 张莹光 王友红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不同方式,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叶圣陶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法治教育因素。通过学语文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之在语言文字之美中潜移默化地受熏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可以从阅读上下功夫。阅读是语文的基础,没有对中外文学名著广泛的涉猎,就谈不上养成基本文学素养,更谈不上学好语文。而很多文学名著都可以称为法治教育的绝佳教材。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那部反映美国社会深层痼疾的旷世巨著《美国悲剧》时,教师可以有重点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克莱德在堪萨斯城车祸中究竟应该负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他逃跑值得吗?克莱德在投奔富商伯父萨缪尔•格里菲思后,到莱柯格斯厂内充当工头助手,随后陷入与穷女工罗伯达、阔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恋情。为了高攀桑德拉,克莱德通过翻船阴谋杀害了那个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年轻女工。事后,克莱德却落荒而逃,终于因破绽百出而落入法网。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克莱德被捕的过程体现了哪些法律程序?为什么要由检察机关进行独立侦查?克莱德在掀翻小船、淹死罗伯达时萌生的忏悔与动摇能否作为他减轻或免除罪责的理由?在克莱德被捕入狱、受审和定罪,最后经过终审判决被送上电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客观证据而非主观感情是定罪的基础?美国的诉讼审判程序是怎样的?死刑的意义如何?它是否应该继续存在?整个故事反映了法律与治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法律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有哪些?法律的终极目的是刑罚还是其他?通过对小说的引导性阅读,基本可以使学生们对欧美的法律制度有初步认识,对基本法律问题有一些思考,利于其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又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以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律眼光来引导学生辩证思维,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其次,可以在课本教学上进行创新,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将法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在学习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可以尝试举办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自选角色,模拟法庭审判和辩护。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法治意识与法治精神。

再次,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拓展思维的能力。同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视角与思维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拓展思维恰恰是产生特色的源泉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悉心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沈石溪的著名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时,不仅要带领学生感受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震撼场面,让他们学习头羊的英勇精神,而且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们讲解斑羚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其进行猎捕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使得学生自觉地将相关法律法规融入思维和行动中去,成为充满爱心和保护动物的人。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治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使法治教育的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之中。

(作者单位:临沭第二中学 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